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  时间:2018-07-06  热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疾病,预计2020 年将上升至第三位,成为全球第五位主要疾病,严重人类健康。根据COPD 全球指南(GOLD),将其按严重程度分为4 级,COPD 的早期诊断定为Ⅰ级和Ⅱ级(即轻度和中度),而Ⅲ、Ⅳ级(重度、极重度)患者肺功能受损达50%以上,为中晚期。钟南山院士指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我国COPD 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就早期COPD 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07 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 岁及以上人群COPD 患病率为8.2%。包鹤龄等研究显示,2014年我国COPD 患病率上升至9.9%。在2016 年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上王辰等报告显示,我国40 岁及以上人群COPD 患病率达14. 1%,20 岁以上则达8%。现阶段我国COPD 死亡率仍有逐年上升趋势,预计至2033 年我国将有6500 万人死于COPD,但目前缺乏较全面的COPD 死因分析资料。

  张荣葆等研究发现, 40 岁以上确诊为COPD 的患者中Ⅰ、Ⅱ级比例达74.52%,部分地区甚至高达93.8%。对我国七个省市进行流行调查显示,Ⅰ、Ⅱ级患病率占70%。提示临床应将COPD 的防治重心转移至早期COPD 患者身上,争取实现从“治已病”向“治未病”和“早治病”的模式转换。

  COPD 起病隐匿,多数学者研究发现,COPD 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即使气道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出现肺功能损伤,部分患者症状仍较轻微。姚婉贞等调查发现,无症状COPD 患者占42%,其中15%的患者肺功能损伤已达Ⅲ级但仍未出现任何症状。大型调查发现,确诊的COPD 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5.3%,64.7%的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气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症状轻微者超过半数。

  有研究,早期COPD 患者气道阻塞呈可逆性,能通过治疗来减缓肺功能损伤。提示早期是干预COPD的最佳时期,但多数患者及临床医生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GOLD及中国诊疗指南均强调COPD与哮喘的鉴别诊断,但两者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仍造成临床诊断困难和部分误诊。,目前尚缺乏性和性较高的早期筛查指标。

  目前,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 气流受限的必备条件及金标准。COPD 早期发现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由于肺功能仪价格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加之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对肺功能检查认识有限,相关知识薄弱,使肺功能检查在我国大部分基层和社区医院普及程度低,多数患者因未及时行肺功能检查导致误漏诊,错失早期诊疗良机。

  肺功能检查是COPD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在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估、病情进展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FEV1 /FVC 是COPD 的一项指标。

  COPD 全球防治创意指南推荐,当肺功能检查不能被充分利用时,COPD的诊断可依靠所有能用的工具。

  呼气峰流速(PEF)是指用力呼气的最高流量,能反映气道的通畅性,与肺功能诊断相关性强,可重复性好,且峰流速仪价格便宜,使用简便,易于掌握,是社区及基层医院筛查气流阻塞的有效手段。

  影像学检查能提供详细的肺解剖结构,高分辨率CT(HRCT)在观察肺气肿、气道壁增厚及空气潴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研究发现,早期COPD 患者运动耐量明显下降,且运动肺功能试验较其他肺功能检测更为,提示其可协助筛查早期COPD。

  研究,早期COPD 病情进展缓慢,如及时处理,病情可逆转,即使确诊为有症状的COPD,若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根据目前居高不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推测我国对早期COPD 的干预严重不足。因此,2016 年有学者提出将COPD 治疗战略前移,指出COPD 的防治可效仿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当相关指标出现异常时,即使无任何症状,也应积极干预和治疗。

  有研究显示,沙美特罗联合氟替卡松或单一药物治疗,可降低中重度COPD 患者FEV1的下降率,延缓疾病进展。有学者对Ⅰ、Ⅱ级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COPD 患者进行为期2 年的噻托溴铵治疗,发现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改善,且肺功能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减缓。然而,关于COPD 早期药物治疗的研究较少,国外尚无相关报道,需进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为COPD 早期药物治疗提供和可行性治疗方案。

  文献来源:张小娥,张彩莲.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6):112-11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