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m6A RNA修饰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  时间:2018-06-30  热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童明汉研究组的研究,以Mettl3/Mettl14-mediated mRNA N6-methyladenosine modulates murine spermatogenesis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该研究绘制了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生精细胞的m6A RNA修饰图谱,了m6A RNA修饰通过调控精子发生过程中关键基因的后翻译,从而控制精子发生的机制。

  精子发生是高度复杂和特化的细胞发育过程,包括精原细胞增殖、精母细胞减数和精子形成三个阶段。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在水平、后水平及翻译水平上受到精密的调控,从而确保精子发生不同阶段功能基因的准确表达。例如,在长形精子阶段,细胞停止;其功能所需的mRNA在精母细胞或圆形精子阶段已生成,处于翻译状态,直到长形精子阶段再被翻译激活。因此,后调控及翻译调控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6A RNA修饰是一种广泛而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已有的体外研究表明,m6A RNA修饰参与mRNA的降解、储存、可变剪接等多种后调控以及翻译调控。然而,对m6A RNA修饰是否以及如何在生理条件下调控哺乳动物器官发生和发育包括精子发生所知甚少。

  应用m6A RNA甲基转移酶METTL3和/或METTL14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在早期生精细胞(gonocyte)内,只要敲除METTL3或METTL14,均导致精原干细胞丢失;在相对后期生精细胞(type A1spermatogonia)内,只有复合敲除METTL3和METTL14,才导致精子形成障碍。应用m6A-seq,研究人员绘制了精子发生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m6A RNA修饰动态变化图谱。结合该图谱,应用RNA-Seq以及Ribosome profiling技术,研究发现失活m6A甲基转移酶后,其介导的m6A RNA修饰水平显着降低,导致调控精原干细胞命运决定和精子形成的相关基因后翻译效率显着变化。

  该研究工作与大学教授何川实验室、大学教授杨雪瑞课题组合作完成;获得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上海市科委的资助。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