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的“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专场2”上,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本燕教授带来题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综合干预”的精彩报告。以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在年龄相关、性别相关、病因相关的死亡比率下降的情况下,疾病谱转向非传染性疾病。位列死亡前三位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肿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在中国,每年有250万人新发卒中,卒中发生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
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年龄标准化的卒中发生率为400.4/10万人,全球位列第九。卒中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显著相关,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显著缩短卒中患者的时间,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卒中后认知障碍成为当前国际卒中研究和干预的热点:2015年,Hachinski教授在2015年的“世界卒中宣言”提出,“卒中后痴呆是卒中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国际卒中会议提出,需将认知障碍和卒中干预策略进行整合的。2016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美国卒中协会(ASA)联合发布了《卒中康复指南》,所有卒中患者出院前进行认知障碍筛查(I级推荐)。
2016年5月4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联合发布的卒中康复指南,推荐所有卒中患者出院前应筛查认知障碍(I级推荐,B级)。
为进一步提升临床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重视,更有效地指导医生对PSCI进行规范管理,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多位中国卒中和认知领域专家多次讨论并共同撰写《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该共识主要围绕PSCI的概念、因素和流行病学、筛查和诊断、干预和管理等内容展开,注重临床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让PSCI诊疗,规范管理,对重塑患者的认知,改善卒中患者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
共识明确了PSCI的定义,即在卒中这一临床事件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强调了卒中与认知障碍之间潜在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临床管理的相关性,包括了多发性梗死、关键部位梗死、皮质下缺血性梗死和脑出血等卒中事件引起的认知障碍,同时也包括脑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AD)在卒中后6个月内进展引起认知障碍。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与PSCI最为相关的概念,本共识特别与VCI进行了比较与区分。VCI概念过于宽泛,几乎包括了所有与脑血管病相关的病因和认知障碍的类型。PSCI将卒中事件后6个月内发生的各种类型认知功能障碍明确地区分出来,是VCI的一种亚型。与VCI相比,PSCI强调要重视卒中人群中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管理,因此临床的操作性和识别度更高,方便医生实际诊断及管理。
PSCI根据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时间轴关系,可分为五种类型:静态型、进展型、反复卒中加重伴痴呆进展、卒中前进展性卒中后痴呆、与卒中无关。
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因素中,不可干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与种族、遗传因素、教育水平;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卒中病史,肥胖,代谢综合征,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饮食结构、体力活动等。
PSCI研究报道的发生率因患者所处区域、人种、诊断标准等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也与评估距卒中的时间、卒中次数、评估方法相关,发病率范围约在20%~80%之间。
有研究报道,PSD患者的病死率较非痴呆的卒中患者显著增高。以5年率为例,PSD患者仅为39%,而同年龄未出现痴呆的卒中患者的率为75%。2013年发表的一篇关于我国卒中后认知障碍流行病学的汇总分析显示,我国PSCIND患者1.5年的病死率为8%,而PSD患者1.5年的病死率则高达50%。
卒中事件后,在病史和体检过程中关注相应的认知相关主诉,及时识别PSCI高危人群——即那些在采集病史或临床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显著的认知、或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卒中患者(Ⅰ级推荐,B级)。
本共识还推荐个体化选择评估工具,即根据患者人群、康复阶段、个体或家庭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应的医疗资源来作个体化的筛查工具选择。
PSCI的临床表现异质性高,不仅与卒中病灶大小和部位相关,也受到患者的年龄、教育、遗传背景以及AD等共病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痴呆的诊断必须建立在基于基线的认知功能减退,≥1个认知域受损,严重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痴呆诊断必须依据认知测验,至少评估4项认知域——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应于继发血管事件的运动/感觉功能缺损。
PSCI-ND的分类必须依据认知测验,至少应评估4个认知域——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诊断必须依据基于基线的认知功能减退的假设和至少1个认知域受损。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可正常或轻度受损,但应于运动/感觉症状。
对于PSCI提倡及早筛查发现,及时综合干预的原则。综合干预包括了对已知因素的干预和预防,行为症状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旨在针对卒中患者人群的认知障碍提供规范诊疗和管理的参考和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早期筛查发现和早期干预认知障碍是提高卒中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推荐对于卒中患者出院时进行认知评估,并进行多次评估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