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即将结束,过去一年你的愿望是否都实现了呢?今年医脉通内分泌代谢频道发布了近千篇资讯,临床忙碌的你或许并未一一阅览。为此,小编整理了这篇“内分泌科最热文章Top 20”,以期帮你回顾本年度那些不容错过的热点文章。
胰岛素治疗是目前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正确使用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除了关注胰岛素使用剂量外给药方法也需格外重视,双管齐下才能使胰岛素发挥最大效用。本文依据最新研究和指南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进行了全面总结。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包括60岁以后发生的糖尿病和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到60岁以后者。老年人是一类特殊人群,糖尿病的管理与一般人群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选取要点,对这类人群的诊疗上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概括。
糖尿病(DM)是一种与高血糖状态相关的复杂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或两者)导致。与糖尿病相关的慢性代谢失衡会增加患者的长期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风险。本文对2型糖尿病的管理尤其是药物选择进行了重点总结。
随着高热量饮食、肥胖及久坐生活方式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2015年,全球据估有4.15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为2型糖尿病;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预计增至6.42亿。本文现对2型糖尿病治疗部分相关药物研究试验进行重点回顾,尤其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结局研究进行了梳理。
Somogyi现象(苏木杰反应)实际相对黎明现象少见,黎明现象由于激素水平的自然改变导致的清晨血糖水平异常升高。这种现象中的低血糖反应是否存在曾在科学家进行过一段时间争论。其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治疗和管理都熟悉吗?
库欣综合征由Harvey Cushing在1912年首次报道。本病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皮质醇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本文以表格形式对要点内容进行了整理。
2017年5月5日-7日,第十三届“北大糖尿病论坛”在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以“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从到策略”为题,介绍和讨论糖尿病治疗的新方法、新和新策略。在北大糖尿病论坛举办期间,医脉通内分泌科小编有幸采访到协和医院的肖新华教授,我们就糖尿病前期的药物干预措施采访了肖教授,下面是专访的详细内容。
一天中理想血糖水平的控制不仅包括餐前还有餐后。临床医生也可以利用血糖控制表制定血糖目标并监测血糖治疗效果。血糖控制表也可以帮助患者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如何评估血糖水平是否理想呢?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有力助手,在处置和预防各种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感染,甚至危急关头时,也是我们最为信赖的朋友。胰岛素生产厂家众多,同一厂家产品也有多种系列,名字听起来有不同也有雷同,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实际上不外乎中效、长效、短效、速效及预混几个常用品种,那么这些常用胰岛素你真的了解吗?你在临床上用对了吗?
在临床上,当糖尿病患者伴随肾功能衰退时将面临很大的挑战,除了糖尿病之外,还可能需要处理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贫血、骨代谢异常等多种情况。如今,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3期及以上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不断增加,糖尿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和透析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类患者应该如何选择及调整降糖药呢?
关于痛风的治疗指南从早期到近期有着不小的变化,早期的指南强调急性期的治疗;中期的指南除了强调急性期的治疗外,同时开始关注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近期的指南除了重视急性期的治疗外,同时强调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尤其是降尿酸治疗的达标和达标的长期性。本文整理了3e痛风指南的十条,将有助于你的临床决策。
性激素可分为雄激素和雌激素两大类,后者又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性激素除少量由肾上腺皮质产生外,男性主要是在生成,女性在非妊娠期主要由卵巢产生,妊娠期则主要由胎盘合成分泌。性激素六项包括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激素(PRL)及卵巢分泌的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 这些指标的变化代表什么呢?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对机体代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异常最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甲状腺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非甲状腺疾病也会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使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呈现类似“甲减”的表现,如T3(或T3、T4)降低,常常被临床误诊为“甲减”,但此类病人并非真正的“甲减”,如果被误当做甲减治疗,非但不能使病情缓解,反而会导致原发病加重。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稳定结合在血红蛋白β链上形成的加合物。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颁布的新指南将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标准之一,但其标准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关于糖化血红蛋白,你知道的是否全面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百年来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使人们重燃希望之火,意识到科学手段可以成功抵抗衰老、延年益寿。抗衰老研究近年来也就成为一大热门研究领域,重要研究结果频频发表于Cell、Nature及Science等世界期刊。而二甲双胍等药物也被神化成“长生不老药”。但这些报道究竟可信度如何呢?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受损的神经类型不同、病变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症状比较典型,有的症状则不够典型,如果对这方面缺乏了解,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其它系统的疾病。你会识别吗?
尽管我们身边患痛风的人数越来越多,也时不时到医院找医生就诊,但病情真正得到良好控制,一两年之内不复发的情况并不多见。原因何在?我想,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得到规范化治疗。下面,我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痛风治疗指南就如何进行痛风的规范化治疗提出几条。
妊娠糖尿病(M)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不仅与母亲及胎儿围产期不良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而且与长期不良健康事件密切相关。本文对M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结节管理的临床意义在于排除恶性肿瘤,评估功能状态及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症状。本文特对甲状腺结节诊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苏木杰反应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后清晨出现继发性高血糖的现象。相对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人群报道更多。黎明现象或“黎明反应”与苏木杰反应相似,患者均可出现清晨高血糖。两者有何区别?苏木杰反应又该如何预防及诊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