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边界感的家庭才能成就独立、有担当的孩子

作者:  时间:2018-10-19  热度:

  拥有边界感的家庭才能成就独立、有担当的孩子前几天有这样一个新闻:儿子把父母存了十多年的23万元花光了,打赏给网络直播平台的主播。

  其母亲是家政人员,父亲在城里打零工,一家人租住在杭州郊区的破旧出租屋里。

  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挣的23万存款就这样没了,爸爸把儿子抓回来问清楚,才知道儿子悄悄把父母的银行卡绑定了支付宝。

  事发之后,儿子离家出走,的父母只好求直播平台退钱,但是对方回应是:他24岁了,是成年人。

  家庭是一个系统,就像机器一样,任何一个零件的变化都会导致整部机器的运转发生改变。

  所以,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系统的反映。案例中反映了3个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

  缺乏边界感的家庭中,很多爸爸喜欢对孩子说:“我的钱以后都是你的”,对孩子的隐私不加尊重,比如看孩子的日记。

  如果一味溺爱孩子、对孩子犯错不加以惩罚,其实是没有履行教养的职责,容易导致孩子意识的缺乏。

  如果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感受不到父爱,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方向。

  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孩子,而是要用的父爱去帮助孩子树立规则、培养其意识。

  孩子犯错之后选择“离家出走”这样一个逃避行为,其实反映了亲子沟通中存在问题。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的成熟,叛逆的种子悄悄萌芽,孩子与父母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和对抗就愈加明显。

  哈佛著名心理咨询师泰勒·本·沙哈尔,曾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指出,父母的角色扮演是有境界之分的。教练式家长,无疑是一流的。

  奥巴马夫妇曾公开表示过:「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规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的能力。」

  所以他们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每天必须自己整理床被、摆好餐桌的餐具、清理游戏室、按时练钢琴。

  而在给女儿们制定规则时,奥巴马夫妇都会与她们沟通,不会强制性让她们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

  你可以和孩子商量,订下具体的规则细节,越具体越好。比如看电视的时间,具体到每天什么时间看,看多长时间。

  说好的规则,不要仅停留在说好的阶段,因为父母和孩子都可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选择性的忽略和遗忘。

  可以试试,把你和孩子说好的规则文字化、图片化,放在家里,这不仅是让规则可视化,也是间接的在培养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第二,当孩子想突破规则的时,守住约定的规则底线,并表达对孩子想法的尊重。

  斯宾塞说:“教育应该是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教育者应该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仍然可以对孩子的想法表达尊重,而不是去孩子。

  边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最重要的是,孩子在我们成年人的身上,看到我们是如何处理边界的问题。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和学习的过程。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方法?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