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

作者:  时间:2020-05-25  热度:

  文献综述是基于某一论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评述性论文,其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稍有差异。通常说来,文献综述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文献综述是规范的研究论文,它讲求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合理、结论令人信服又能给人以教益。综述者须研究遵循学术规范,操用特定的学术话语,从学术问题生成学术问题。既不要把文献综述写出报告文件,也不要把文献综述写成了演讲稿或材料汇编。在此,我们将根据这四部分来梳理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和步骤,以及罗列出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方,艾思学术总结了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

  围绕选题的基本资料搜集完毕后, 就需要对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这种对资料的整理过程既是掌握选题领域研究现状的必经步骤, 也是发现问题、评价现象, 进而形成文献综述写作总体思路的过程。整理资料时要瞄准科研的主流方向, 把握选题的前沿成果。在清晰、严密的逻辑思路下对选题资料进行深度思考、充分分析;应找出所参考文献资料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并进行概括和总结, 避免出现综述内容的空缺或重复。

  经过资料整理的步骤后,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对选题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和思考, 列出“文献树”, 拟定综述的写作提纲。“文献树” 原则也就是“学术谱系” 原则。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必须系统梳理研究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具体地说就是必须采用历史方法按照“ 由远到近” 、“由大到小” 和“由宽到窄” 的“文献树” 原则进行。只有这样,方可理清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 清晰揭示研究问题的演进,为自己的后继研究建立进一步创新的平台。

  这是整个文献综述写作的关键环节, 它决定着文献综述的撰写思路和逻辑构成。具体说来, 就是依据研究的主题对选题资料进行划分, 分门别类地纳入到“文献树”的相应位置, 并据此拟定综述的写作提纲。

  文献综述的正式写作是在综述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的, 它是文献综述写作的具体展开。在文献综述的正式写作过程中, 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文献综述的写作要在清晰、严密的逻辑思路下进行, 避免出现综述内容的空缺或重复。

  (2)文献综述的写作是对选题资料的深度分析, 要对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创造性的概括和总结, 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3)文献综述的结构要合理, 行文要流畅, 术语要专业,其内容应“由博返简、以简驭繁”,优化结构,提升品质。

  文献综述的初稿完成后, 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对文献综述的修改与完善重点在于查看文献综述的内容是否完整, 是否囊括了选题领域的主要观点, 是否包括了梳理、总结和展望等内容;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前后不衔接、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文献综述的语言是否规范, 是否存在含糊、笼统和非学术化等言语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后,才能得到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推荐阅读:pubmed。叙述流畅、前瞻性强的优秀文献综述学术论文。

  1、在归纳、分析理论或观点时, 不应只选择与主题近乎一样的文献, 而忽略与主题相关且对论证极为重要的核心文献;文献搭配比例不合理, 分不清主次, 缺乏对主题的支撑;简单罗列文献资料, 没有综合分析及评价。鉴于此, 应在对文献资料充分的理解和把握, 突出重点, 将与主题密切相关且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内容写入综述中去, 并对其进行集中、具体的论述, 其它文献列明即可, 不要因凑数而跑题。

  2、若以作者排序进行综述写作, 必然会导致研究问题的无谓重复, 使整个论述拖沓散乱。应以研究的主题为依据, 有逻辑地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 按照发展历程和贡献多少去组织, 会使综述结构紧凑、内容详实。

  3、搜集文献应该尽量全面, 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同时注意文献的时效性;引用文献要忠实原文献内容, 不要肆意篡改;应该按照文献著录格式, 正确地标注参考文献。

  4、要深入探讨文献综述主题的本质, 揭示表象后的实质内容, 避免评述时的“蜻蜓点水”。在综述叙的述过程中, 不仅仅是向读者介绍、罗列各种文献内容, 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应该怎样去做, 尽量向读者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和帮助。

  5、综述时内容应该前后要呼应, 要建立内在的衔接和联系, 不应互相脱节。如前面涉及到的概念的界定、原理的讨论、方法的应用等, 后面的内容就要进行有关内容的探讨、分析、综合。

  6、文献综述不是简单说明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他人的成果如何、做了哪些工作等, 而应该通过梳理、归纳、分析相关文献资料, 强调对自己的研究有贡献的结果和观点;发现已有研究的空白或不足, 提出初步、完善的建议或方向。

  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在撰写文献综述以及学术论文时,对于标注释经常会有一些困惑。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为大家解答有关注释的各种疑惑。

  注释按其内容来说,可分为非引证注释与引证注释两大类。非引证注释是对文中的特定词汇、人物、年代、事件等进行补充、解释与说明,此类注释一般是文章作者所做,要力求客观、公正、准确;引证注释则是对文章引用内容的说明,此类注释需要做到完整、准确、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注释不仅仅限于对引用的某句话进行注解,图表、数据等内容,如有引用,亦需要加上注释。此外,对于引用别人的观点,改变其表达方式而原意未变时,同样需要作出相应的注释。

  注释类型有随文注释、脚注、章节注释、尾注四种方式,一般来说,脚注会方便读者了解引用内容来源而较常使用,但不同的刊物、出版社有不同的要求,在写以发表为目的的学术论文时,当以相应刊物或出版社的要求为准。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