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作者:  时间:2020-04-22  热度:

  关于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文献综述的写作是一个基本功。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实习甚至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阅读经典著作和前沿文献,通过各种对话和研讨,会激发很多的创意。为了 将这些创意写成正规的学术论文,需要正规的文献综述写作训练。这种训练反过来又 会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独立确定论文主题、并根据一 定主题独立搜集、整理、筛选、归类、分析、综合、提炼、点评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推荐阅读:R语言? 同时也为他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对话、质疑、进一步研究的推动和帮助,也就相应提 高了自己的学术对话能力,利己利人,一举两得。 一.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必要预备,没有文献综述的学术论文是没有学术价值的。 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 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 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 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炼明确,更有逻 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 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 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 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 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 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 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 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出预测. 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 方向做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 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 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毕业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 在文献综述中,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四,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 1.一篇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5000 2.文献综述一般应在完成开题报告之前完成.3.文献综述格式可参照范文格式(下附范文) 4、字体字号: 题目:黑体 小二号 标题:宋体 四号加粗 正文:宋体 小四号 加强政治学基本理论建设促进政治发展和政府管理研究 ——“中国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1 月11日至12 日,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地--北京大学政治学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召开了全国性的中 国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学术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基地建设和学科建设展开。现对 会议形成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政治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瞻性问题 对此专家们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政治学科的发展表现在: (一)基于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和政治学科研究的深入对政治学学科体系提出的 新要求,政治学学科体系得以逐步扩展和完善。政治学学科基础理论正在向管理学、 心理学、经济学转变,原有学科已经横跨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而且, 原有的学科研究领域进一步分化,形成了重要的分支研究领域,这些领域实际上已突 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正在组成新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二)政治学的学术研究趋于深入,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和发展。政治学已经形成 了多样化的研究体系,如以利益关系和政治关系为基础,以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 治文化和政治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学体系;以政治过程为特点的政治分析体系;以 政府政治和非政府政治构成的政府政治学体系等。此外,政府理论研究、经济政治理 论研究、政策科学研究等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三)更加重视对现实政治的研究。在对政府体制改革的研究、对基层民主的研究、 对权力结构和社会利益结构转变的研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对非政府组织的研 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政治学学科建设和政治学研究虽然取得了重要成就,但相对于社会科学的其他学 科的发展来说,政治学科的发展还具有某种滞后性,其发展和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政治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尚存在如下不足: (一)对于邓小平政治学说的专题性研究尚欠深入; (二)政治学基本范畴研究也欠深入,学科理论的研究成熟程度不够,对于一些专 门理论如政治冲突和整合理论、公民政治权利理论、选举理论、对策理论等的研究还 几乎处于空白,另一些专门理论如政治合法性理论、行政效率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 也只是刚刚开始; (三)对于中外政治思想的研究深入程度不够,缺乏有力度的深刻分析,缺乏新的 分析角度和途径; (四)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范围有待扩展,中观和微观层次的理论研究、社会和公民 生活领 域的政治现象的理论研究,都还没有成为政治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政治学研究方法创新和运用方面,也存在不足,主要是:仍然以传统的哲学方 法和历史方法为主,从而使政治学理论缺乏新的研究范式和有效的解释力;对于20 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分析方法缺乏应有的深入分析和把握;不能够主动地采用相关学科 的新方法来推动政治学方法论创新;政治学科本身很少依据特定的研究对象而创造属 于自己的独特研究方法,其他学科研究方法正在向政治学科渗透。但政治学科却无力 以自己的研究方法向其他学科渗透,而且,对于其他学科渗透过来的方法在政治学研 究中的适用性缺乏深入分析,出现了方法论上的盲从现象。在政治学研究服务于社会 主义政治实践方面,由于学科理论内在的价值性和经验性的有机结合程度不高,原则 性和应然性理论和设计性、操作性、实然性理论的结合有相当距离。学术研究对于社 会政治实践关注不够全面深入,研究途径和方法的科学程度不高。因此,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发展过程中许多应该由政治学回答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 和回答。除了上述不足,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建设薄弱和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也很 突出。 二.关于政治学科发展趋势问题 与会专家认为,这一新趋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将出现新的变化。一方面,政治学科的研究领域将不断扩 展,政治规则、政治责任、权利政治、政府基础、社会利益群体、选举政治、政治社 团、非政府公共组织、社区政治、全球化、人力资源开发、公共政策、行政效率、公 共组织变迁等,会成为新的分支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政治学的学科领域与其他学科 会发生交叉融合,从而形成新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 治伦理学、地缘政治学将会逐步系统深入,而数量政治学、经济政治学、制度政治学、 治理政治学等交叉学科也会逐步形成。 (二)政治学的理论研究逐步呈现深入发展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关于邓小平政治 理论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政治哲学的研究会成为政治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政治 哲学的专题研究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效率等等,将会成为政治 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范式将得到转换,逐步形成原创性、独特性 和本土性的政治理论,并将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会逐步丰富和更新,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将得到深入,在马克思主 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导下,分析、批判、借鉴吸收西方政治分析的角度和途径,并逐 步构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分析方法体系。另外,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将得到提高;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将得到更大的重视和进一步的发展;政治学的基础性 研究将继续取得进展;比较政治的研究也将获得发展。 三.关于政治学科的研究课题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政治学科的研究课题,可分政治发展研究和政府管理研究两个方 面。在政治发展方面,重点研究的现实性和前瞻性问题包括: (一)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问题。有的专家把政治发展的动力概括为直接动力和间 接动力。前者是指人民群众对政治发展的要求,后者是指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关于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讨论中出现了几 种不同意见,有的专家把它概括为一句话,即如何由官管民,变为民管官;有的专家 提出社会民主与政治民主的关系问题,如社会民主与政治民主的界线问题、社会民主 的作用、社会民主建设是否需要政府引导等问题是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还有的专家 把执政党的的功能问题、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执政党与政府之 间的关系问题作为当今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有的专家从宏观上指出,中国政 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中国政治的关系和权力关系以及中国政治的运行状况等。 (三)经济全球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模式问题。经济全 球化对中国政治发展必然会产生促动力量,于是产生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问题,如社 会主义政治价值和政治文化,政治稳定,政治合法性,人权和公民政治权利,社会利 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调整及其所产生的政治效应,社会利益群体的政治协调,社 会体制结构性调整和政治管理权力结构的调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选举制度的完善,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反 腐败问题,祖国统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复杂 在政府管理方面,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构建中国的政府理论问题。专家提出,要力求从政府的性质、目的、政府规 范、政治结构、政府职能、政府行为、政府管理绩效等方面人手,在总结概括中国政 府管理模式及其与国外政府管理模式的比较方面,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中国政府管理 模式的变化,分析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建构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变化发 展的理论架构,形成自己的政府理论。 (二)政府管理的技术手段问题。包括:政府如何管理网络,政府如何利用网络提 高政府管理效用;政府形象设计;政府公共关系;公共政策管理和政策调控模式;政 府绩效管理技术;政府效率评估方法;等等。还有专家提出了要加强政府成本研究的 观点。 作者:佟福玲、唐娟、徐家良、涂晓芳,北京大学原政治与行政管理系 注:本文已经发表于《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三期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