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是什么_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文献综述是什么 一、文献综述具有何种学术意义 作为一种具体而特殊的元研究,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乃至学术创 新的基石,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巨人看得更远。学术首先 要学会述,即要在自己关心的问题上,
文献综述是什么 一、文献综述具有何种学术意义 作为一种具体而特殊的元研究,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乃至学术创 新的基石,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巨人看得更远。学术首先 要学会述,即要在自己关心的问题上,知道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叙 述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也就是说,做学问或学术就是先照着说,然 后再接着说;即使我们最后要达到六经注我的境界,但也要从我注六 经开始。 学术研究具有历史继承性,整体上是螺旋式向前推进的,是后浪 推前浪或前浪带后浪式的,若能踏着前人的足迹向前挺进,或踩着巨 人的臂膀向上攀登,不仅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攀 得更高、看得更远。与此相反,如果无视或忽视前人的研究成果,那 么原地踏步或绕圈子势所难免,甚或重复前人的研究,把前人早已取 得的成果当作自己的发现和创新。 对学术研究而言,重温前人所做的研究,可以使研究者清楚地知 道自己需要研究什么、可以研究什么。批判性文献综述犹如清晰的研 究地图,它帮助研究者总结以前的研究信息,指导研究者以后的研究 路线,推动研究或知识向更深层次发展。有了批判性文献综述,研究 者不必自称专家或著名学者,也会被认为了解所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 和争论相关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状 貌,还可以证明自己的课题研究是必要的、理性的和有根基的。 从世界范围看,大凡成功的学者都非常重视文献综述,也精于文 献综述。为了今天的研究,也为了未来的研究,对过去所作的研究再 作一些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不能不读前辈的研究成果,不能不 吸纳巨人的气息,不能不汲取先贤的思想精髓。如果对某领域以往的 遗产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我们的视野广度和思想深度必然受到限 制,会犯本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会忽视那些最有意义、最吸引读者 注意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要回答哪些核心问题 放眼当今学界,精于文献综述者确实很多,但拙于文献综述者也 委实不少。单从当下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看,不少论文的文献综述 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简单而不完整,仅用自己查阅到 的局部研究代替整体研究,用某个历史片段的研究代替整个历史全景 的研究;二是齐全而繁琐,集中表现为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及其观点 的简单罗列,缺乏分析、判断、甄别和选择;三是没有展现研究成果 演进的历史生态,不同类型、层次的研究成果以及不同阶段的研究成 果是孤立的,缺乏关联论证。 文献综述有其特殊的使命,也是大有讲究的,它不应是对以往研 究成果及其内容的简单罗列和机械堆积,而应为读者或研究者本身提 供一个相关研究的总体状貌。就某项具体的研究而言,文献综述起码 要解决以下基本问题:一是告诉读者哪些人做了微观研究,哪些人做 了中观研究,哪些人又做了宏观研究。这几个层次的研究是齐头并进 的, 还是分阶段依次递进的;彼此是相互孤立的,还是耦合关联的。 二是告诉读者哪些人做了原理性研究,哪些人做了原则性研究,哪些 人做了制度性和政策性研究,哪些人做了技能性与技巧性研究。如果 说,以往的研究只是聚焦或局限在某类研究或某些研究上,没有完成 从原理到技巧的系统探索,那么还有哪些区域的研究是缺位的,这些 区域是否亟待研究或值得研究。三是告诉读者以往的研究整体上可以 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之研究各自具有哪些特点,彼此之间存 在怎样的关联性;后期研究是如何继承、突破和超越前期研究的;继 续研究的起点或制高点在哪里,未来的研究空间如何拓展。四是告诉 读者以往的研究有哪些优点或取得了哪些可资借鉴的成果,整体上还 存在哪些不足,我们如何弥补这些不足。 总而言之,真正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要求揭示研 究文献的生发过程,展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之研究文献 的逻辑历史生态:让读者一看就清楚它的起点性研究、生长性研究、 发展性研究、突破性研究、总结性研究的状貌,并知道从哪里继续研 究,从哪里拓展新的研究,从而形成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文献综述不 是仅仅去证明文献跟研究的课题有关,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线性描述, 要着力于学术创新,即分析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状貌,剖析其优 点及其逐渐显露出的不足与局限,觅出实现突破和超越的路径,找出 当下研究的制高点,指出未来研究的可能空间。 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不少文献综述,仅仅是按著作或论文分类, 以它们出版和发表的时间为序,叙述或描述其主要内容,如同一本流 水账,半点也看不出研究文献的动态演化轨迹或发展历程。完整的文 献综述,不仅要阐明 what,还要阐明 how 和 why。纯粹的简单描述 无益于知识的精进,批判性或解释性的诠释才有益于知识创新。为此, 我们不仅要告诉读者别人做了哪些研究,更要告诉读者自己对这些研 究做了多少思考。然而,我们经常看到诸如此类的文献综述,即界定 某一概念时,按时序列举了现有的很多说法,最后却没有对这些说法 进行任何评述,更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 三、文献综述应走出哪些误区 第一,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占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以免挂一漏 万。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可以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 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 等,研究者要尽可能地搜集和占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当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来处理,这是做好文献综述的基础。也就是说,真正的文献综 述要对相关的文本或类文本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借鉴、继 承和扬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批判和反省中提升自己研究成果的品 位。现在较为常见的问题是:许多研究生做毕业论文,查阅的文献主 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而对研究报告、研讨会论 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关注不够。就学术 研究而言,后者与前者同等重要,对于某些特殊的专题研究后者可能 更有价值。比如说,国家出台的教育政策、教育发展规划等,不仅包 含着过去相关的教育研究成果,而且也蕴含着各种教育研究的热点、 焦点、前沿问题,是未来研究不可忽视的文献。 第二,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研究的起点,但要力避过度依赖别人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