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样本

作者:  时间:2019-11-28  热度:

  文献综述样本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沙棘水溶性色素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沙棘的营养价值、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研究了沙棘的现状和 发展前景,并对沙棘色素利用价值、提取方法及提取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 详细阐述,综

  沙棘水溶性色素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沙棘的营养价值、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研究了沙棘的现状和 发展前景,并对沙棘色素利用价值、提取方法及提取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 详细阐述,综述了选题的意义。 【关键词】沙棘 色素 提取 动力学 1.前言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胡颓子科(Elueagnaceac)沙棘属的落 叶灌木、小乔木或乔木。又名沙枣、醋柳、酸棘、黑刺。果实呈黄色。世界上有 近2/3 的沙棘资源分布在我国的华北、西北、东北及西南地区,全国约有67 万 公顷的种植面积, 我国是沙棘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沙棘王国”之称。我国 沙棘植物分为4 个种( 肋果沙棘、柳叶沙棘、西藏沙棘、鼠李沙棘) 和5个亚 种( 中国沙棘、云南沙棘、中亚沙棘、蒙古沙棘、江孜沙棘)。沙棘是一种同 时具有药用和食用效能的植物, 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 沙棘果实是我 国古代藏医、蒙医常用药材,具有祛痰、利肺、养胃、健脾、活血、散瘀的药理 功效。 沙棘的色彩鲜艳, 令人垂涎欲滴。 这种颜色的主要成分就是类黄酮化合物, 类黄酮化合物是一大类几乎无处不在的使植物多呈浅黄色乃至无色、 偶尔呈橙黄 色的水溶性化合物, 多以甙的形式广泛分布于植物组织中。尽管这类化合物单独 存在时有时颜色很浅, 但和其它主要呈色色素共同存在时,其辅助着色的作用不 可忽视。 沙棘以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科研工作者 的关注[1]。 沙棘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沙棘果、叶及全株均含有丰富的黄酮, 且叶 中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果实。据测定, 沙棘中最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榭皮素 (Quercetin) 、异鼠李素( Isorhamnetin) 、异鼠李素- 3 -β - D - 葡萄糖苷、 异鼠李素- 3 - β - D - 芸香糖苷、山萘酚( Kaempferol) 及其甙类、芦丁等。 因此, 目前对于沙棘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多以测定以上几种成分为主。 测定方 法的不一致和沙棘被测部位的不同导致了沙棘总黄酮含量的很大差异, 为每 100g 新鲜沙棘果肉含118 ~778mg ; 每100g 干叶含459~1134mg。另外已被鉴 定了的黄酮类化合物还有杨梅酮、猪草甙、五倍子酸、儿茶酸、齐墩果酸、谷甾 1 醇、豆甾醇、洋地黄皂甙、黄芪甙等30 余种, 黄酮类化合物是作用于心血管系 统的重要活性物质[2]。 沙棘的果实和叶富含多类生物活性物质与营养成分。 黄酮类物质存在于沙棘 的各个部位, 并且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据文献报道, 沙棘叶中的黄酮类化 合物含量高于其他部位, 然而以往的研究多数集中于沙棘果实, 针对富含黄酮 类化合物沙棘叶的研究却很少。我国沙棘资源丰富,约92100 km2 。每年有大量 沙棘果用于榨油,而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果渣却被作为废弃物,极大地浪 费了资源。关于沙棘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有一些报道,而精制方法报道不多。直接 提取的沙棘总黄酮纯度很低,不能满足医药工业和保健食品行业的要求,选用大 孔吸附树脂对沙棘总黄酮的精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沙棘总黄酮的工业化高效生 产奠定基础[3]。 黄酮类有抗脑缺血、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自由基、镇痛、保 肝护肝、抑制溃疡发生、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抑制血小板 凝集等多种生理作用。沙棘黄酮类帕花青素的抗肿瘤作用最强,总黄酮对 活性氧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4 、 5] 。因此,沙棘黄酮类化合 物的提取和纯化有着很强的现实研究意义。 1.1 沙棘的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 人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沙棘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 和其他活性成分的药用植物[6]。 ①沙棘含大量维生素C。据报道每100g 四川沙棘果实中的维生素C 含量为 124618mg , 比猕猴桃高2~8 倍, 比山楂高20 倍, 比西红柿高80 倍, 比葡萄 高200倍, 是含维生素C 最高的植物。不仅含量高, 而且不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 成分, 所以其所含维生素C 具有其他植物维生素C 所少有的稳定性 , 利于储 存。 ②沙棘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沙棘果、叶及全株均含有丰富的黄酮, 且 叶中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果实。每100g 新鲜沙棘果肉含118 ~778mg ; 每100g 干叶含459~1134mg。黄酮类化合物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活性物质。黄酮 类有抗脑缺血、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自由基、镇痛、保肝护肝、抑制溃 疡发生、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多种生理作用。 2 沙棘黄酮类帕花青素的抗肿瘤作用最强,总黄酮对活性氧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有 明显的清除作用。 ③沙棘汁中含有种类齐全的氨基酸,人体D 种必需氨基酸沙棘果汁内均有, 除此外还有大量的非蛋白氮。相对于其它果蔬,沙棘中蛋白质含量也是较高的, 沙棘汁中蛋白质含量为0.58%。 ④沙棘汁具有强烈的酸涩味, 是由于其中含有许多有机酸及少量酚类物质的 缘故。沙棘果汁中含苹果酸、柠檬酸、抗坏血酸、酒石酸、草酸及琥珀酸等天然 有机酸。同时沙棘汁中还含有少量的单宁物质G 又名鞣质、鞣酸H ,它不仅使果 肉具有涩味,还可以增强酸味感觉。 ⑤,沙棘汁中的糖主要为葡萄糖、蔗糖、果糖,还有少量的核糖、半乳糖、 木糖和痕量的鼠李糖及甘露糖。 ⑥沙棘果汁具有沙棘鲜果特有的芳香, 测得芳香物质有32 种, 主要有P E 百 里素、苯乙醛等。检出黄龙沙棘汁中83 种主要挥发性成分,有烃类、醇、酚、 醚类如苯甲醇、4 苯乙醇、!4 苯乙醇、苯酚。 ⑦沙棘汁中含有多种对机体有重大意义的微量元素K、Ca、Na、Mg、Fe、Mn、 Zn。 1.2 沙棘的药用价值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①维生素C 沙棘含大量维生素C。 维生素C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可保护心血 管系统, 并且有研究已证明维生素C 可使血管内皮粘附分子的表达和单核细胞 的粘附下降, 从而维护内皮功能。 ②维生素E 又名生育酚,分为四种异构体,其中以α - 生育酚的活性最强。 沙棘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每100g沙棘油中含维生素E151±4mg,沙棘所含维生素 E要远高于其他植物维生素E 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很好。 ③维生素A 据报道,每100g沙棘果实中,含总胡萝卜素415mg,果汁中含2mg, 干燥果渣中含40mg ,沙棘油中含168~215mg。沙棘果实中的胡萝卜素 含量比胡萝卜与南瓜还要高出几倍。另外,沙棘还含有维生素B类。 ④黄酮类化合物 资料表明,沙棘总黄酮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降低心 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 沙棘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活性物 3 质。沙棘总黄酮能改善心肌供血, 增进心脏功能, 对心绞痛有效率达94 %。沙棘 总黄酮对高血压及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造成的心肌肥大有治疗作用。 对急性心肌 缺血所致心率减慢也有显著对抗作用, 并呈良好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 高脂血 症是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沙棘叶提取物具有有效的调血脂、控制体 重的作用,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 沙棘不仅可降血脂, 而且有明显升高血 中磷脂的作用, 从而促进脂质代谢。 ⑤沙棘油和脂肪酸 沙棘籽油脂肪酸中, 不饱和脂肪酸占90 % ,并且富含 不饱和醛类、 香树脂醇类和甾醇等多种生物活性性质。其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甘 油三酯,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 , 抗炎性反应以及改善心率变异作用。 ⑥蛋白质和氨基酸 沙棘种子分离出的蛋白质有13 种氨基酸,果肉和果汁 中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约为11%。 ⑦沙棘中还含有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基自由 基的作用,其清除作用比维生素E还强,抗衰老作用明显[7]。 沙棘对心脑血管疾病胡预防和治疗有很重要的作用。沙棘能抗心肌缺血、缺 氧,改善心肌细胞功能,抗心率失常,还有调血脂和抗氧化作用。沙棘总黄酮能 改善心肌供血, 增进心脏功能, 对心绞痛的治疗很有效。沙棘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Hippophae , TFH) 对高血压及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造成的心肌肥 大有治疗作用。 当人体的抗氧化防御机制失调时, 各种活性氧和自由基将对人 体的组织造成严重损害, 已经证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 疾病与活性氧和自由基反应密切相关。沙棘及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 化、清除自由基作用。因此,沙棘有望用于防治与自由基有关的心血管疾病。有 学者认为,沙棘油是唯一的天然镇痛药,能促进组织再生,可用于治疗烧 伤、烫伤、辐射损伤、褥疮及其他皮肤病,治疗胃肠疾病和静脉曲张,甚 至能治疗癌症,在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也有很明显的作用。由于沙棘油 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也较明显 [8] 。 1.3 沙棘的化学成分 沙棘中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 [9]。 ①维生素类 沙棘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富含维生素的植物 , 含有维生素 A,C,B1,B,B12,E,F,K1,P 等 , 其中维生素 C,A 和 E 含量最高 . 4 ②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为抗病毒、抗硬化、抗炎杀菌和加强 沙棘果和 毛细血管活性的有效成分 .沙棘植物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叶中黄酮类成分已被鉴定的有 : 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及其苷类、杨梅 酮、氯原酸、猪草苷、儿茶酸、黄芪苷 . 沙棘果汁中含有 7 种黄酮类化合物 , 主要为异鼠李素、异鼠李素 -3- β -D- 葡萄糖苷、异鼠李素 -3-β -芸香糖苷 和槲皮素等。 ③三萜、甾体类化合物从沙棘叶和果中分离出熊果酸、齐墩果酸、谷 甾醇、豆甾醇、洋地黄苷、香树精等化合物 . ④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 . 研究 结果表明 : 沙棘果中的蛋白质含量为 2.89%, 果汁中为 0.9% ~ 1.2%, 种子中为 24.38%, 沙棘叶含蛋白质 16.37% ~ 17.13%. ⑤油与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之功效 . 沙棘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 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 沙棘的果肉、种 子、果皮、茎皮和叶中都含有脂肪油 , 其含油量与油的性质随部位不同而有 所差异 . 沙棘种子的油脂含量一般为 16% ~ 18%, 果肉为 4.7% ~ 8.2%, 沙棘种 子油和果实油统称为沙棘油 . ⑥有机酸与糖类 沙棘果实中含有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 及草酸等多种有机酸 , 酸的总量为 3.86% ~ 4.52%, 糖类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 , 含量为 8.5% ~ 10.5%. 这些化合物能够防止冠状动脉硬化 , 能明显增加血管 的柔韧性和可塑性 ,并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 除上述成分以外 , 沙棘果实还含有天然香精、天然色素及人体所需的矿 物质 , 如钾、钠、钙、镁、铜、铁、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与微量元 素 . 而且沙棘叶片、果实中含有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新鲜沙棘叶片 中 SOD 含量为 1078.57 u/g, 高于世界公认的抗氧化剂植物碗豆和桑树叶的 1.14 倍和 2.82 倍 . 沙棘果中的 SOD 含量更高 , 为 2 746 u/g, 比人参叶片的 SOD 含量还高出 1倍多。 2 .沙棘中黄酮的浸提技术 沙棘黄酮具有抗心肌缺血、降血脂、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等作用;同时也 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基自由基的作用,其清除作用比维生素E 还强,抗衰老 5 作用明显。沙棘中黄酮的浸提大多采用乙醇溶剂浸提法,也有利用超声波提取 的。 2.1 沙棘的营养成分与生物活性物质 沙棘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10] : ①沙棘含有 5.0 %~ 10.5 %的糖类,以葡 萄糖和果糖为主。②微量元素 包括铁、锌、镁、铜、锰、硒、钼及铍等。 ③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脂肪酸。沙棘中含有维生素 C、E、A、B1 、B2、B6 、B12 和维生素 K , F , P 等多种维生素。④沙棘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种类齐全, 包含人体必需的全部氨基酸。沙棘果肉蛋白的主要组成为球蛋白和白蛋白, 还含有大量的非蛋白氮。⑤沙棘的果肉、种子中含有脂类及脂肪酸类,脂 肪酸主要是 C14 ~ C18 类脂肪酸,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易被人体吸收。 亚麻酸和亚油酸可促进体内脂肪代谢,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防 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还能升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 蛋白的含量, 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⑥沙棘中还含 有 0.5 %的磷脂,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沙棘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有 [10] :①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中以槲 沙 皮苷和异鼠李黄酮醇及其苷为优势活性成分。②三萜、甾体类化合物 棘叶和果中含有熊果酸、齐墩果酸、谷甾醇、豆甾醇、洋地黄苷、香 树精 等化合物。 ③酚类 沙棘中多酚类化合物包括乌索酸、香豆素、 β - 香 ④沙棘果实中含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 豆素、酚酸等其它物质。 草酸和琥珀酸。 2.2 沙棘总黄酮提取工艺进展 ①紫外—可见分光广度法测定沙棘中的水溶性色素 类黄酮化合 物结构中 的酚羟基及 !( 吡喃环 能与固兰 ) 试 剂或 *+,- 发生 显色反应,采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了沙棘果实中水溶性色素, 并对其进行了薄层层析荧光扫描分析。植物中类黄酮化合物大多具有多酚 羟基并以甙的形式存在,而槲皮素、芦丁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植物中。本试 验采用槲皮素 , 芦丁 -4,) 混合配制标准黄酮醇甙溶液,利用类黄酮化合物中 的酚羟基能与固兰 ; 试剂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而呈色及类黄酮化合物可与 9( 二氯氧锆 #=1?9$ 的甲醇溶液形成锆络合物的性质,对“水相”溶液中 6 总多酚类化合物及总类黄酮化合物进行定量 [11] 。 ②正交试验法提取沙棘色素 靳熙茜 [12] 利用乙醇为溶剂提取桂花总黄酮类物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 上,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提取温度做 4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 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干银桂→粉碎→按 1 ∶ 20 料液比加无水乙醚→ 40 ℃冷凝回流 2 小时→ 过滤→滤液提取香料→滤渣真空干燥后备用(注:真空干燥后桂花残渣即 为提取总黄酮实验原料)。准确称取一定量桂花残渣,按实验所得最佳提 取工艺条件进行总黄酮提取,提取液经过滤、真空浓缩冷冻干燥得桂花总 黄酮产品。该产品为黄色无定形固体、味道清香、有一定粘度 。 李秋红 [13] 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在花生红衣总黄酮的提取过程中,以乙 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 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 4 个因素, 进行 L 9( 34 )的正交设计试验,对花生红衣总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优化。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 4 个 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得出花生红衣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4 个因素 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 取温度。 工艺流程:花生→人工破壳→取花生红衣→粉碎→乙醇超声提取→冷 却→离心→过滤→减压浓缩→ 0.45 μ m 微孔膜过滤→样品→总黄酮的含量 测定。 余 荣 珍 等 [14] 对 信 阳 毛 尖 废 弃 物 中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的 提 取 工 艺 进 行 了 研 究。工艺流程:茶叶→称重→磨碎(过 40 目筛)→溶剂浸提→过滤→定容 →样品→比色测定。 信阳毛尖废弃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中,以水浸提法提取, 得出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因素主次为浸提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其 次是料液比,最后为浸提时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 定最佳提取条件。 ③利用超声波提取沙棘总黄酮的工艺 7 水浸提、碱性助提剂提取、65 %乙醇回流提取等方法都曾用于沙棘总黄酮 ( TFH)的提取,但是由于沙棘总黄酮的成分复杂,常规方法提取时间长,并需加热 处理,操作步骤繁琐,影响了提取速度和结果的可靠性。近年来,超声波技术在天 然产物提取中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空化效应、搅 拌作用等可以加速植物有效成分进入溶剂,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节省溶剂, 简化提取操作步骤。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 最终确定最佳工 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超声功率为60W,超声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为1∶80, 超声提取时间为30min,采用该最佳提取工艺,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44.04%[12]。 靳 熙茜 等 [15] 以桂花为原料 ,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桂花中的总黄酮类成 分。重点考察了提取溶剂的种类、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温度、 超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 上,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提取温度做 4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 验,并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祖元刚等[16] 以沙棘叶为原料,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沙棘总黄酮( TFH)的超 声波提取工艺,考察了超声波作用时间、超声波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 对沙棘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立了沙棘总黄酮的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 胡宏友等 [17] 超声提取老鼠筋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正交实验设计为 3 因素 3水平,提取因素间的正交组合选用 L 9 ( 3 4 )正交表。实验因素分别为提取 时间、乙醇浓度和液料比。根据方差显著性分析, 3 种因素对超声提取结果 影响大小依次为 : 乙醇浓度 液料比 提取时间。优化后的超声提取最佳条件 采用 50% 乙醇作提取液,液料比 (V/W) 为 40 : 1 ,超声处理 50min ,总黄酮得 率最高。 ④ 响应面分析法提取沙棘色素 郭雷 [18]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板栗壳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固定料液 比为 1 ∶ 20, 以乙醇浓度、 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为响应因子 , 总黄酮提取得率 为响应值 , 实施 3 因素 3 水平的响应面分析 , 采用 Design Expert7. 0. 0 软件设计试验方案 , 直接得出数学模型,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 : 乙醇浓度 为 46%, 提取温度为 50 ℃ , 提取时间为 3 h, 该条件下提取 2 次 ,板栗壳总黄酮 的得率可达 19.66% 。 在所选试验条件下 , 各因素对板栗壳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8 均显著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 : 提取温度 乙醇浓度 提取时间。 3 .沙棘总黄酮提取的动力学 色素的提取过程是有效成分从颗粒内部(固相)向溶液(液相)进行扩散的两 相间传质过程。 可看作由溶剂向颗粒内部渗透和扩散、 色素在渗入颗粒内部的溶 剂中溶解、溶解的色素向颗粒表面及主体溶液扩散等4个同时发生的过程组成。 溶剂渗透及色素的扩散为扩散过程,色素的溶解是溶质的溶剂化过程。实验以乙 醇-水体系做溶剂,对细胞组织的穿透能力强,同时对色素的溶解度较大,有利 于溶剂渗透及溶质溶解。提取过程保持恒速搅拌,当搅拌速率足够大时,扩散边 界层可无限小,色素到达颗粒表面便迅速进入溶液主体中。综上所述,操作条件 与颗粒本身的性质对提取均有较大影响,实际过程比较复杂,难以具体描述。从 宏观上讲, 提取过程是色素由物料内部向主体溶液转移的过程。根据质量守恒的 原理, 从颗粒中溶出的色素等于主体溶液中增加的部分,溶液中色素浓度的变化 可看作是各微观变化的综合反映。 故可通过溶液中原花青素浓度的变化来描述复 杂的提取过程[19]。 传质模型不仅要与实验数据相符合,还要反映传质的实际过程,因此要从传 质机理出发,考虑传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实现有效模拟。 本文对溶剂浸提柑桔色 素的实验进行了数学模拟,为了便于模型的建立,提出了如下几点假设: a1具塞 浸提罐中不存在压力和温度梯度; b1柑桔皮粉碎粒度均一,比表面积相等且质量 传递在相界面处处存在,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处处相等; c1提取过程中乙醇浓度 恒定,体积无变化; d1柑桔色素主要成分有六种β -胡萝卜素,其中主要为柑桔黄 色素,它们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相似,故假设为单一组分并且具有一个传质系 数; e1柑桔色素在提取溶液中的浓度就是其平衡浓度; f1整个提取过程是一个固 相进入液相的过程,其推动力为液相的平衡浓度与实际浓度差; g1忽略溶质在溶 液内浓度梯度,浓度差值只存在两相界面处; h1忽略溶质在固体颗粒中的质量分 布梯度,在固体颗粒内不存在质量传递[20]。 王燕霞[21]通过分析传统水浴提取紫甘蓝红色素的传质机理,建立了提取过程 中紫甘蓝红色素得率与各工艺条件的动力学模型。经验证,所建立的动力学理论 模型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可良好地模拟色素提取过程,用于指导工业生产。 徐春龙,林书玉,王成会[22]根据Fick第一定律和中草药浸提机制,结合超声 9 对植物细胞的破壁作用, 建立了超声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模型。在不同 提取时间和不同提取功率条件下,对银杏叶中黄酮成分进行了超声提取实验,实 验结果与动力学模型结论一致。结果表明,在一定提取时间范围内,提取液浓度 (lnc)与提取时间(lnt)呈线性关系。提取时间一定时,提取液浓度(lnc)与超声 提取功率(lnP)具有线性关系。 陆震鸣,陶文沂,许泓瑜[23]以Fick扩散第二定律为基础,建立樟芝菌粉三萜 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并由此推算出提取的速率常数、活化能、相对萃余率、 半衰期,以及内扩散系数等动力学函数值。结果表明:所得提取模型能较好地描 述樟芝菌粉三萜类化合物提取的动态过程。 樟芝菌粉三萜类化合物提取过程的动 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为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本研究可为樟芝三萜类化合物 提取的工艺设计及操作条件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李辛,赵国虎,赵军[24]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荜茇挥发油,采用正交实验考察 了粉碎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荜茇 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荜茇粉碎度80目,浸泡4 h,提取7 h,优选得到 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荜茇挥发油提取的动力学模型方程为:V=2. 06×(1-e-0. 011 03t), (R2=0. 998 32)和ln(2. 18-V) =-0. 010 44t+ 0. 748 28, (R2=0. 998 95);数学模型回归效果很好,可适用于荜茇挥发油提取过程的优化控制。 4 .选题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沙棘的单方、复方药物制剂、保健品、食品、茶叶等 举不胜举.另外利用沙棘果实提取维生素 A 油剂及维生素 C 浓缩剂、 染料和香料, 还有饲料、茶叶等等.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呼吸大自然、使用绿色食品之 风盛行的今天,进行沙棘的高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1 世纪,健康 产业被人们看得极为重要,因而对沙棘的研究会更深入,其应用会更广泛.沙棘将 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欧来良,李家政,孔德欣.FL-1 多功能吸附树脂对沙棘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J] 中草药, 2004,12(35):1349-1351. [2] 王 静 , 睢 薇 , 孙 郁 柱 等 . 沙 棘 果 实 中 黄 色 素 的 研 究 [J]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2001,1(32):80-89. [3] 张益娜,李敏,郭文丽.沙棘叶总黄酮的浸提研究[J].农产品加工,2007,5(100):8-10 10 [4] 刘锡建,王艳辉,马润宇.沙棘果渣中总黄酮提取和精制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 6(25):138-141. [5] 孙兰萍 , 马龙 , 张斌等 . 花生壳中黄酮物质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J] 食品科学 ,2009,30 (6):97-101. [6] 何志勇,夏文水.沙棘果汁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J] 食品科技,2007,7:69-71. [7] 刘锡建 , 王艳辉 , 马润宇 .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沙棘总黄酮工艺的研究 [J]. 中国油 脂,2004,5(29):37-39. [8] 雷鸣鸣,沈异,周建全,步斌.沙棘的药用成分及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四 川中医,2004,22,(9):26-28. [9] 刘 瑞 , 张 弘 弛 . 沙 棘 化 学 成 分 的 研 究 进 展 [J] 山 西 大 同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2009,2(25):43-44. [10] 丁小林 , 秦利平 . 沙棘中的营养成分与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J]. 中国食物与营 养,2008,9:57-59. [11] 王静,睢薇,滕冰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沙棘果实中水溶性色素[J].中国林 副特产,2001,2(57):2-3. [12] 靳熙茜,汪海波,王枫.超声波辅助提取桂花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 报,2009,4(28):21-25. [13] 李秋红.花生红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11(30):93-96. [14] 余荣珍,邵颖,王琴.信阳毛尖废弃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J] 湖北农业科 学,2009,11(48):2822-2824. [15] 靳熙茜,汪海波.桂花总黄酮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J]粮食与油 脂,2009,11:42-45. [16] 祖元刚,赵春建,付玉杰等.正交试验法优选沙棘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 [J].林产化 学与工业,2005,3(25):85-88. [17] 胡宏友,诸姐,张朝潮等.正交实验法优选药用红树植物老鼠靳总黄酮提取工艺[J] 中 国海洋药物杂志,2009,5(28):30-34. [18] 郭雷,郝倩.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板栗壳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32):15979-15980. [19] 赵平,宋学娟,张月萍.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动力学研究[J].食品科 学,2010,31(1):110-112. [20] 李雪玲,郭丽.传质数学模型在柑桔色素提取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 技,2009,30(10):159-161. [21] 王燕霞.传统水浴提取紫甘蓝红色素动力学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1:15-18. [22] 徐春龙,林书玉,王成会.超声提取中草药成分的动力学模型[J].陕西师范大学 报,2009,37(2):33-37. [23] 陆震鸣,陶文沂.许泓瑜乙醇提取樟芝菌粉三萜类化合物的动力学研究[J].食品科 学,2003,30(3);21-24. [24] 李 辛 , 赵 国 虎 , 赵 军 . 荜 茇 挥 发 油 提 取 工 艺 优 化 及 动 力 学 模 型 研 究 [J]. 应 用 化 工,2009,38(3);386-388. 11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