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  时间:2019-11-07  热度:

  文献综述应该紧紧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综述。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文献综述的范围与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匹配,两者脱节了。或者文献综述的范围大于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文献综述的范围小于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以上面的城市政府的公共支出效率研究为例:围绕着政府的公共支出效率进行综述,忽视了研究对象是城市政府的公共支出效率,显然文献综述的范围过大;有的同学围绕着影响城市政府公共支出效率的因素进行综述,显然文献综述的范围过小。恰当的综述应当是围绕着城市政府在提供城市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方面是有效率的、城市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标准、效率的测度指标、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进行综述。

  文献综述内容写得不完整;或者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文献;或者未能将有代表性的文献完全纳入研究的范围;而在文献综述中,只涉及到国内学者的研究,缺少国外文献;或者只有国外学者的研究,而没有提到国内文献。以城市政府的公共支出效率研究为例:同学们在对影响城市政府公共支出效率的因素进行综述时,大部分涉及到面积、人口、财政分权程度等因素,而城市领导者能力、城市富裕程度等因素基本上给忽略了。而这些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在外文文献中很容易查到。

  在写文献综述时,只是简单地把文献罗列出,没有通过合理的逻辑(或是时间顺序,或是观点的内存逻辑、相似程度等)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没有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也就不可能厘清已有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认清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程度、存在的问题等,更没有能够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这样的文献综述充其量也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达不到通过分析、评说而发现和确立论文选题的目的。

  在综述中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介绍只是一笔带过,而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评述,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结果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评论或研究计划。没有认识到文献综述的重点在于“综”,“述”只是起到点睛式的评论或启示的作用,但不应是主体。

  有些学生虽有文献综述,但只是涉及到一些缺乏权威性和经典性的文献。比如研究财政分权对城市公共支出效率的影响问题,若不综述蒂伯特、奥茨、马斯格雷夫、斯蒂格利茨等财政学大家的观点,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根本就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也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公共经济学文献,其成果价值当然就要大打折扣了。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