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的关系研究:基于SSCI数据库的文献综述

作者:  时间:2019-02-16  热度:

  4学术界针对关系研究的多元视角4.1西方学者看关系西方学者主要从商业伦理、制度或文化视角研究关系,对关系的评价可被归纳为3类:正面、中立和作用衰减。由此,深入剖析关系的研究路径,对于推动更多的中国情境概念研究符合国际管理学研究规范、丰富国际管理学理论、提升中国管理学术界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事实上,组织的边界人员的关系网络对组织绩效有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可聚焦于边界人员关系网络的形成,检验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此类关系网络如何逐级向上演变成中层、高层管理者关系网络进而转化为组织关系网络。

  作者简介:刘林青(1974-)(通讯作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战略管理和创业与创新管理、管理教育理论,武汉 430072;梅诗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管理学领域对关系这个具有中国情境的概念有深入研究,关系已经为国外学者所熟知。通过梳理文献,归纳出关系的概念可分为联结主义、网络主义、行为主义、市场替代主义4个范畴;关系研究的演进包括中国情境深度扫描、与西方相关概念建立联系、因果机制探讨、寻找前因4个阶段;总结实证研究中关系的测量、关系的结果变量与前因变量、关系作为中介或调节变量;归纳关系研究的不同视角,并指出现有研究的缺口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系是一个中国社会学概念,渗透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和商业行为。在中国的企业实践中,关系作为一种获取稀缺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工具被广泛应用。自中国1979年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关系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流行话题。关系在商业活动、企业伦理以及组织行为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关系因此被看成理解亚洲社会和企业行为的中心概念[1]。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稀疏,弱联系广泛存在,这成为关系盛行的主要因素[2]。关系在企业中的实践引起了管理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如关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3~4]、关系与西方相关概念如关系营销、关系人口特征的比较研究[5~8]等。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本土化概念之一,管理学领域的不少与关系相关的研究成果出现在国外顶尖主流期刊中,如AMJ、SMJ以及JIBS等。值得注意的是,关系不需要翻译和解释而直接以guanxi这一词汇出现在国外主流期刊中,可见,这一概念已被国外学者所熟知与接受,成为西方主流文献中获得合法地位的构念[9]。相比之下,“道”、“人情”、“面子”、“圈子”、“阴阳”等本土化概念却没有取得和关系对等的学术地位,这一独特现象值得学术界深入发掘。

  《辞海》对“关系”一词的解释是:①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②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③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或重要性;值得注意的地方。④泛指原因、条件等。⑤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⑥关联。第一、二、六条解释最近似地描述了管理学中关系的概念,但是很难给关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学界迄今对此仍未能达成一致[6,10]。鉴于此,有必要对关系的概念加以厘清。

  关系是由一些不同要素构成的文化现象[11],因此现有文献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以略微不同的方式来定义关系。现有研究中,网络、联结、关系3个概念最接近对中国情境下的关系的描述,但是不能与关系完全对等。关系不仅是一种泛泛的人际联系,更是一种能促进人们进行互惠交换的社会网络形式,包括人际联系的静态描述和对关系建构的动态指向[12]。Hwang[13]将关系分为3类:情感型、工具型和混合型。工具型关系遵循公平原则,情感型关系遵循需要原则,混合型关系遵循人情原则。可见,关系(guanxi)的概念比前述西方概念要丰富得多。由于大多数研究将联结(connection)和关系(relationship)等同,且联结出现的频率更高。特别指出的是,本研究所指的关系,即guanxi。以下仅对关系、联结、网络3个概念从本质、基础、动机等6个角度加以区分(见表1)。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