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

作者:  时间:2019-01-09  热度:

  无论是硕士、博士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无论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无论是专家、教授、学生,还是业余的研究人员,只要是搞研究工作的一员,写好文献研究综述,意义不可低估。当然,也有人会说,研究综述是由本领域、本专业功底深厚、知识复合、视野宽广、思想先进的大“家”撰写,只有他们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献研究综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理由,而忽视了综述撰写素养的锻炼、培养,写好综述是研究人员最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一篇好的文献研究综述,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阅读面,更可以反应出一个人捕捉、分析、总结、批判问题的层次高低。那么,作为一个刚踏入“门槛”的人,如何掌握综述的基本知识,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呢?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它是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或技术的研究成果、发展水平以及动态等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选择、提炼,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实用文体。综述的最显著特点是述而不评,重点在“综”,即浓缩性地介绍己经获得的成果信息,不加上作者的见解和评论。如果文章中加上作者的观点就变成了述评。述评的重点是“评”,即在己有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为读者献计献策。因此,综述只“述”不评,即只对观点、事实等作纯客观的分析和介绍,不作评价、评议。 (二)文献综述的地位

  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它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通过综述可以知道: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三)文献综述的类别

  根据写作目的和收集到的资料情况不同而不同,可分以下四种:1.简介式综述:就是按内容特点分别综合介绍原文献所论述的事实、数据、论点等,一般不加评述、这种类型综述适用于某些学术、技术问题的概要介绍,尤其适用于某些问题刚发现还尚无定论时,较宜使用这一种形式。2.动态性综述:就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发展动态,按照其自身的发展阶段,由远及近地介绍其主要进展,一直介绍到目前的发展程度、这种类型最适宜介绍学术、技术的进展。3.成就性综述:就是将有关文献汇集分类,把某一方面或某一项目有关的各种内容从原始文献中摘出,不管时序先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叙述、这种类型适用于介绍新方法、新技术、新论点和新成就。 4.争鸣性综述:就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学术观点

  上存在的分歧,进行分类归纳和综合,按不同见解分别叙述。叙述中可表述作者倾向性的意见、这类综述,写作时要注意对所引用的原始论文的论据一定要抓住要害。

  根据综述研究的内容可分为:1.专题综述。重点就某一方向和问题作重点、详细的分析总结。2.文献综述。重点对一定时期内围绕某一专题的论文加以汇集和解释。3.回顾性综述。主要是历史的分析某一课题的发展概况,文章的写法可按年代顺序进行组织。4.现状综述。主要目的是对某一发展领域的新知识、新情况及时进行收集、整理。 (四)文献综述的结构

  1.前言(引言):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说明有关概念,规定综述范围,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和展望,以及有关各种情况都应作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对该方面的不同看法也写进去,进行分析研究。

  3.结论: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4. 参考文献:注明作者所引用的资料,为人们核对或作进一步研究用,这些按引用顺序列出。通过参考文献,还可以看出综述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选题范围过于宽泛。综述虽然是综合论述某课题的文稿,但论述范围不能过于宽泛,否则篇幅过长,论述主题不集中。其次选题要切合实际,简洁明了,能够概括全篇主题,且能引人注意。有的作者单纯追求选题的大而全,范围过于宽广,反而会出现选题过宽而内容过窄,文题不符的问题。

  二是生搬硬套,再创造能力和概括性差。综述不是一次性文献的叠加和堆积,必须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综述是综合与叙述相结合的产物,“综”是基础,是对前人发表的文献收集整理、综合的过程;“述”则是通过对材料的引用与观点的取舍,客观分析一次文献、数据和观点的过程。“综”和“述”两者缺一不可,只“综”不“述”,是一种单纯的资料堆砌;只“述”不 “综”,形同“无源之水”。

  三是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有的人大量引用自己导师、成名的大“家”的研究成果,不注意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突出“权威”效应而放弃自己批判的权利。结果使自己的综述成为他人研究有效与否的验证报告,无法说服读者相信自己的文章有重要贡献。

  四是详略把握不够,重点难以突出。综述由于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所以在撰写时,对一次性文献必然涉及的范围广、材料多,而且结构庞大,所以如果不注意详略得当,那么,重点就难以突出,综述就难以起到浓缩资料的作用。原则上是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期刊一般限定在20条以内,最多不能超过30条,时间上资料以3—5年为宜。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