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封面上的“中华儿女”

作者:  时间:2019-01-02  热度:

  封面,即封皮,也便是书或刊的外衣。杂志封面与书的封皮一样,是装帧计划艺术的门面,经由过程封面的情势展现其出色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标期刊世界里,封面成为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为海内一本有影响力的主流人物期刊《中华后代》,其封面以鲜明的特质炫目着读者,“读”领风骚,“刊”称一流。

  有中华后代的处所,就有咱们存眷的身影;有中华后代的处所,就有咱们寻访的萍踪。那边有中华后代,那边就有《中华后代》。封面人物是当期杂志的新闻眼,是体现杂志自身价值、地位的首要元素。咱们在选择封面人物时老是慎之又慎,可以或许荣登封面的人物,一般都是推动该行业乃至汗青过程的紧张人物,或为当时众人聚焦的中心人物。这些封面上的优秀“中华后代”,有伟人,有政要,有名流,有来自不同界别响当当的精英,也有被众人瞩目标抢手人物,另有对社会成长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影响力的“平凡”后代。每期封面都是以图片占据主要位置,配上当期重点文章的标题,这已成为《中华后代》的一大特点。《中华后代》记载焦点人物,解读名流轶事,一个个封面见证期间的变迁,见证人物的成长或落起。一个个出色的封面俨然万花筒,各色各样的有影响力的人物有着林林总总的出色人生。在《中华后代》创刊30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特别年份里,咱们采编团队逐期翻阅着海内版《中华后代》的近500期杂志,用或汗青或期间的眼光一轮轮筛选、甄别着封面人选,最后自每年度确定一本期刊(2018年系多选),以当期封面人物为写作对象或回放或续写人物的汗青见证、命运变迁、思想新论等。

  30年温情相拥,30年一起同业。曾有朋友对笔者讲,他在大学时第一次因为《中华后代》封面上的“双百”(百分之百的纪实作品,百分之百的独家文章)字样接触这本杂志,今后一读便是这么多年,常常捧刊而坐,拥刊而眠,再也无法割舍这份情缘。这是咱们作为办刊人收到的最佳礼物。有一名同业对笔者言,读《中华后代》是她生活中的一件快事,特别是每期的封面文章。作为同业的她,所投的稿件被采用,没想到也成为了她难以言表的高兴。在她眼里,《中华后代》站位高、大题材、上档次,能在这里表态是一件幸事。这是给为他人作嫁衣裳者注入的最佳能源。另有一名政要,在受访时对笔者一次次讲,《中华后代》的封面够抓人的、多是有紧张级的人物。每一期杂志,他一一珍藏,阅读后整齐地放在书柜里,摞起来有一人多高。他珍藏的何止是一本本期刊,更是一种情怀。这是给办刊人的最佳奖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人说,年轻时,《中华后代》犹如一扇窗,他站在窗口看中华儿郎的风采;而今,《中华后代》已如老友,与友谈笑,尽是光影流年。作者与读者见证咱们成长,而咱们也成为了他们影象时光里的角儿。

  30年前,即1988年7月20日,共青团中央机关大楼、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一本写满青春向往的《中华后代》靓丽表态。今后,中国出版界多了一本人物期刊,封面聚焦一组特点人物群像的杂志飞向广大读者手中。两天后,杂志社邀请团中央、全国青联在京的部门常委,《中华后代》部门编委,另有新闻界、出版界人士出席创刊研讨会。刘延东在研讨会上高举着创刊号,先容封面上的四个人物,先容刊物的办刊理念,祝贺一本人物期刊的诞生。与会者传阅着,点评着。30年后,咱们认真捧读着创刊号,推敲着刘延东当年所撰写的创刊词《爱国图强,振兴中华——祝〈中华后代〉杂志创刊》,感受创刊时的荣光与激动。这次,咱们特地重发当期封面及创刊词。

  一次次改版、一次次调整,30年来不变的是牢记职责任务,触摸期间的脉搏,一篇篇有影响的封面专访及一个个严重专题谋划文章劳绩着“当代史记,名流殿堂”的美誉、“红墙大刊”“中国最美期刊”的盛赞,尽显人物采写的特点。一个个人物大咖,咱们尽力走近。一件件严重汗青事件,咱们从不缺席。永远在路上的“中华后代”人始终脚踏中华热土,心系后代情怀,以一篇篇饱含深情的人物专访记载下汗青的过程。在汗青的坐标上,《中华后代》留下深深的印记,不断开启新的征程。改版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面对新变化、新情况,“中华后代”人踊跃主动应对,大胆创新求变,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以及转型成长方面做了踊跃的探索和尝试。

  栉风沐雨三十载,承前启后而立年。一个个中华后代的故事,承载相当容量的期间信息。选题会上,咱们经常有人问起,下一期封面是谁?咱们清楚,一个封面人物背后是一个期间或一个领域有严重影响的人物,代表的是一群人,是一代人存眷焦点的一个特殊印证,必须在计划与笔墨上居心表达。从选题谋划、联系人物、采访写作、照片拍摄、版面计划、编纂校对,每一步咱们都精益求精。透过那一张张封面人物的面孔,漫漫30年的期间成长脉络清晰可辨,为咱们丈量汗青提供了另一种认知的标准。

  30年前假想30年后的事,很远很远;30年后回顾30年前的事,很短很短。透过一篇篇封面文章,笔者似乎看到共事奔走在采访路上的身影,感受到共事那浑身充满的豪情与力气。咱们何其有幸,以新闻人特有的方法,触摸期间的改革脉动,见证期间的成长,以自己的方法亲历现场、走近一线、聆听一个大国进步的足音与脉动。感谢一起相知相伴的读者、作者、存眷者,初心不改的“中华后代”人矢志做新期间的记载者、勇于创新的实践者,逐梦将来,携手共进。

  好的封面计划在内容的安排上尽力做到繁而稳定,封面的笔墨出现上有主有次,井井有条,简而不空,在颜色上、图形的无机装潢计划上尽力多些创意,令人看后有一种《中华后代》特其余作风或意境、风格,假如抹去刊名也能让人一眼认出这便是《中华后代》。内笔墨体的情势、巨细、疏密及编排的技能,咱们居心砥砺着,用情感打造着有温度的期刊。情势,是为了服务于内容。封面计划的最终目标,不只在于瞬间吸引读者,更在于长久地感动读者,可以或许折射出编者与美编对内容把握及美学意识的感悟。每每与美编沟通中取得一致的创意计划,咱们老是那末的兴奋,从封皮的装帧计划情势到文章文本的内容,咱们追求整体的完美。

  30年,汗青风云在个个封面上荡漾;30年,期间号角在篇篇封面文章中高歌。一本本杂志忠实记载期间的变迁,一起牵挂着中华后代的冷暖,给读者出现更多独家而多元的人物专访、理性而深邃的观察解读、生动而轻松的青视野。

  一本期刊,记载着汗青前行的脚步;一本期刊,定格下光阴变换的年轮!假如把这么多年《中华后代》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编织,那末可以汇成一部气势恢宏的改革开放“交响乐”。30载的光阴,便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每个音符,都跳动着中华进步的汗青、后代前行的轨迹;每一段旋律,都谱写着中华后代的期间强音。风雷荡漾一纸书。484期杂志、11000多个昼与夜,《中华后代》见证和展现的是伟大的期间、壮丽的征程、铿锵的步履。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文章、每个专栏、每一块版面、每一幅照片都是一朵浪花,折射着期间的荧荧光亮,记载着一代代中华后代承前启后的情怀与萍踪。

  这么多年,咱们尽力用细节讲述中华故事、流传后代声音,保证封面人物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经由过程打造封面人物的影响力以打造期刊的影响力。30年风风雨雨,咱们昂首走过;30个春夏秋冬,咱们播种希望,也迎来了劳绩。“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是荣誉,更是能源!这又何尝不是咱们“中华后代”人作为亲历者、见证者和记载者的荣光,也是中华后代的光辉、期间的光辉之见证平台!咱们戴德这个平台,戴德这个期间!走过30载,《中华后代》见证着不同期间的沧桑与巨变,叠印着一个个中华后代的曲折与光辉,记载着中华后代的光荣与梦想!走过30载,这是与期间同业、与中华后代同业的光辉脚印!

  30岁,对付一个人来说是最美好的花样年华,对付一本期刊而言可谓生机盎然的成熟期,对付一项事业而言只是一个金色的逗点,新的任务与责任正在咱们胸中奔腾澎湃。带着喜迎30华诞的高兴和温暖的成长影象,怀着满腔的豪情和对将来的向往,“中华后代”人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

  30年弹指间,咱们记载、咱们见证,咱们忠诚如磐,咱们豪情似火。汗青是已经的将来,对汗青的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动身。本日,咱们以专题的情势留念《中华后代》的征程,从汗青中吸取向前的力气。本日,咱们向《中华后代》的荣光致敬,撸起袖子加油干,向流传力、领导力、公信力、影响力、创造力更强的新《中华后代》进军!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让汗青告诉将来!站在新的起点,咱们重整行装再动身!(撰文 余玮)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