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综述模板及写作要求 例文:《XX上市公司 Hermanso(2000)以 种财务报表使用者(共363 份有效问卷) 分析他们对内控报告的需求。结果发现,露比强制披露在决策方面更有作用,而且内部控制 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保证。Willis(2000)认为,公司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报告为 在年报中无法提供的内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公司可以在内部控制报告中与现有的和潜 在的股东讨论公司实施的战略和工资采用的政策,从而使他们确信公司处于有效的控制之 下。针对安然等财务欺诈事件,2002 年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提出 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强制要求。Bryan Lilien(2005)分析了《萨班斯法案》404 款颁布后公司的特征,认为那些有实质性缺陷的公司其平均规模和业绩与他们所在行业应有的水平不匹配。 Spira(2004)通过调查研究了内部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关系,指出关于内部审核和管理风险方面的研究仍缺乏,强调此类研究还要加强。Hollis 等(2006)发现上市公司在按 照《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进行披露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内部控制投入较少和由于不披露 内部控制问题而导致较多的审计人员辞职。 Doyle等(2005 系。ay(2006)选取了779 检验了股票价格对管理者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特性及 其他重要公告的反应,还研究了管理者报仇与实质性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Andrew J.Lenone (2007) 对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了研究, 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组织结构复杂性、存在重要组织变化以及在内部控制系统方面的投资等特质,同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 Bapa(2004)认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对财务报告的舞弊有抑制作用,但是可能成本过高。Maria 等(2006)研究了按照证监会要求进行披露的公司实施内部控制 的隐含成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披露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和披露没有缺陷 的公司相比有更大成本。J.Wfrim,Boritz、 PingZhang(2006)认为,管理层会质疑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成本效益,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内部控制报告和管理者薪酬之间的关系。 实践论告诉我们,的指导作用。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部控制作了六层面的理解。 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COSO 报告出台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 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阎达 五、杨有红(2001)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嬗变角度分析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认为在框架的构建中五个关键因素中 应引起高度注意。杨雄胜(2006)认为必须把基于权力控制的内部 控制转变为基于信息观的内部控制。施先旺 (2008)从内部控制理论本身内在发展逻辑的 角度,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环境、路径及其原因,认识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 系。胡郑利(2009)认为理论界应加 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制定一套框架结构,调查信息使用者所需求的信息 的种类、披露方式和评价标准等问题。 国内学者们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主要包括从披露方式、披露内容、披露评价标准、披露审核四个方面展开。 信息披露的效力和作用,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定期报告的重要内容,随同年度报告一起披露。邵志高、张琴(2009)通过对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演变 的研究发现,强制内部信 息披露决不可操之过急。 对企业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简要的描述。内部控制报告应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以便信息使用者对其进行评价。 并经济性纳入评价标准,池国华、朱俊清(2009)提出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 学界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主要集中在2006 年指引颁布以前没有要求强 制性披露的时期以及指引颁布后到基本规范实施前这段时间。我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 最新规定是2008 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仅是对内部进行规范,的说明。 内容杂乱,格式规范不一致,范式。代美杰(2011)指出大多数上市公司缺乏监控机制,内 控审核缺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等监督机构,但对于规范的内 部控制制度要求不多,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管理公司。姚莉(2012)、牛慧 娟(2012)等均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大多流于形式 且可比性低。同时,宋宝艳(2012) 、唐理非(2012)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均发现内部 控制信披缺乏主动与自愿性,态度不积极,都秉持“能不披露的,一定不披露;一定要披露 的,尽量少披露”的原则。 作用,并且会带来利益,但是,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内控信息披露并未得到有效地执行,规定进行详细内控信息披露的公司很少。为了加强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就要对内 控信息披露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陈红明、史亚男(2011) 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 家房地 产行业的上市公司2007-2009 年度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信息 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的因素对公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有着不同 的影响,指出影响最大的就是股权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等也有较大的影响。股 权结构越集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果和效率越差。钱红光、吕文(2011)通过相关性分 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就 2009 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为研究样本,从公司内部治理机构 和外部治理机制两方面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与第一大股东国有股性质负相关,与审计机构权威性正相关,与职工 监事人数关系不显著。陈宏明(2011)根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采用 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 现,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经营能力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信号传 递理论,盈利好的公司有动力自愿提供和披露相关信息。向宏志(2012)认为内部控制信息 披露程度及披露形式取决与上市公司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详细具体的从经济因素、资本 市场环境、社会因素等到公司规模、公司治理机构、中介机构等方面进行论述。依据委托代 理理论,规模较大的公司对资本需求较大,股权较为分散,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程度较高,代理成本相应较大,代理人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代理成本,息进行充分披露就成 为一种较好的解决途径。 综上所述,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由理论自身的内在性质决定,导致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规范研究范围内,且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有所 主要从内部控制报告和审核、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关于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研究给国内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披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主要是从2000 年以后开 始重视和研究,文章比较分 散,虽然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及规范制定方面等角度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导致当前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缺乏实质性的内 容,不能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起到重要影响。此外,缺少实验、调查等可验证信任的方法, 研究设计上存在许多不足,还未成体系,不够深入等。 美国内部控制实务走在世界前列,其学术研究也领先于其他国家。因此今后学界可以结合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 第四、新规范实施后的经济后果研究。目前新规范的颁布,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有了新的视角,从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此外,由于目前还没有大量数据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同时受限于本人的知识能力,所以本综述还存在着一 牛慧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来自深市ST 上市公司的数据.国际商务财会[J], 2012,(1). [7]钱红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审计月刊[J],2011, [11]崔淑芬.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J]2011,(6) [14]施天霞.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东方企业文化[J],2010,(4). Rama.ManagementReports after COSO:Committee SponsoringOrganizations NationalCommission FraudulentFinancial Reporting.Internal Auditor, August,1994. [16]Heather Hermanson.AnAnalysis InternalControl[J] Accounting.Horizons,2000,(3).
论文综述模板 及写作要求综述,论文,规范,及写作要求,规范要求,写作要求,撰写综述,综述写作,及写作,文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