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第二年了,一般般学校,一般般导师,四证合一,临床很忙。。。。此为背景,分割线。
本人想着四证合一研究生,首先是研究生,其次是规培生,不能就这样机械性的收病人,写病历,跟台。。。要做些研究生该做的事情。于是研一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发篇SCI,不论分高分底,case report,review,article.....哈哈,要求还是不高的。
下了班,或者科室空一点的时候就开始看文献,开始看的胬肉,后来看白内障,再后来看青光眼,眼底疾病。最初的时候看厚厚的新版眼科全书,找里边带有“尚未有统一看法”的论点,进一步搜文献。这里提一下,个人感觉开始还是看书,找有争论的点,然后结合科室老师等有经验的人的意见,各处开会大咖议论的热点找大致方向。接着查找文献,与科室比较厉害的老师商讨是否可行。最后确定研究方向,也就是攻读,细读文献的方向。(个人感觉精力有限,又是眼科小白,不可能面面俱到)
方向确定好了,眼底病OCT方向。此刻已是研二上半学期,当时心态已经发生了转变,发现这个方向真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国外议论纷纷,没有统一意见,国内相关研究还没有开展。就想看看,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精读了十篇文献以后。发现他们的研究思路,异曲同工,具体研究步骤,和欠缺之处,就想动笔写点什么东西总结一下。就有了这一片review。。。作为一个小白,不忍吐槽一下,本来想着直接写英文综述可以省去翻译成中文的繁琐,没想到英文review和中文综述完全两个概念啊!中文综述篇幅小,参考文献少,英文综述参考文献,篇幅,面面俱到性要求很高,当时写了一半才去看稿约,想死的心都有了。看着半成品,弃之可惜,只能咬牙坚持,还好运气比较好,被一篇灌水杂志接收了。 作为处女作品,还是很开心的。O(∩_∩)O哈哈哈~
1.不要因为发文章而发文章,写综述的思路感觉是:发现问题(研究方向)---看别人怎么做的(文献精读)---你想怎么做(总结经验,汲取精华,改进不足)---总结,展望(总结的全面,提出的改进意见在SCI综述里边很被看重)
方向要新,有临床价值,这样综述或者article更加容易发。搞人家已经搞烂的方向,线.如何发现问题:临床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最新书本上找出意见未统一的部分。通过文献检索及师长商讨确定初步方向,后通过检索文献及与旁人商讨进一步确定可行性。
3.投稿过程中,我犯了个很致命的错误,哎,没有查重,导致与一个IF相对不错的杂志失之交臂,只能转投一篇灌水杂志。不过小白还是很开心的,毕竟也踏入了SCI的殿堂。大神莫笑,我就这点小追求。
4.写作过程中,文献一定要读,参考文献至少要读过摘要,每篇文章都要找到,有DOI或者PMID,不然会死的很惨,老外还是很较真的。找不到的参考文献会要你一篇篇找出来。
最后,一定要坚持,不要放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白当时一篇英文article看两周才啃下来,现在两小时能啃一篇,一定要坚持文献的阅读!加油,祝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SCI。
如果对本专业刚刚入门的话,先看最新版教材,那种A4纸老厚的那种。看里边感兴趣的方向,然后再找这个方向的综述,最好是名家写的。然后看他提出的研究方向,和值得探讨的方向,然后搜相关文献。这样的热点比较容易出文章,个人感觉,仅供参考
感觉直接写英文比较快。平时看文献看到可能会用到的,或者文笔好的句子就可以摘下来或者高亮标记。 把这篇文献归档在文件夹里,到时候就直接用,英语还很地道。
投稿时,各个杂志要求不一样,开始看的一篇杂志要求正文6000:单词左右,参考文献100篇左右,但是不要求约稿,可自行投稿。后来找了几个杂志需要约稿,几经周折看到了现在这篇杂志,不用约稿(但是投稿以后要求罗列通讯作者已发表SCI,估计是看作者是否有一定影响力,及是否有能力写综述),对字数和参考文献篇幅也没有要求。但是英文综述基本上篇幅和参考文献就在这个范围。。。。。建议投稿前,最好在写作时就确定目标杂志,按照要求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