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献综述的结构和撰写方法

作者:  时间:2018-10-31  热度:

  作者简介:王晓鹏(1988-),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教育,教师教育。

  摘要:撰写文献综述是每一个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研究能力,也是每一项研究必须具备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初级研究者,学会如何撰写一篇完整的、有效的文献综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文献综述的含义,分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撰写方法,最后论述了文献综述的重要意义。关键词:文献综述;文献研究;文献批评文献综述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种书面论证(written argument),是研究者依据对相关问题现有知识的全面理解,通过合理逻辑论证将一个论题推向前进的研究过程。[1]换句说,文献综述是指对所研究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鉴别的基础上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特别对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来说,文献综述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质量,甚至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就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一、文献综述的分类和结构根据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文献综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文献综述,也叫做文摘性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重在陈述现有研究的状况,一般不加评论。这类综述常见于研究早期对特定学术问题的概要介绍;第二种是高级文献综述,也叫做分析性综述,它比基本文献综述更进一步,要求在回顾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动态性地综述特定问题不同方面的研究历程,发现其中存在的观点分歧并从中得出新的发现和结论。高级文献综述是论文创新性的基础,也是发现新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探索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级文献综述的结构和撰写方法做一些探讨。高级文献综述是为以后撰写论文做基础,因此要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从格式的完整性来看,高级文献综述主要包括标题、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及研究方向以及文献综述的正文部分。而文献综述正文部分通常包括引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在此我们主要分析和讨论文献综述正文部分的撰写。引言部分。引言的作用是说明文献综述写作的目的和范围,勾画出综述的整体轮廓,必要时要说明课题的研究现状、争论的焦点以及发展趋势。从写作规范来讲,引言不宜过长,应该用简洁的文字交代清楚文献综述的基本范围和内容,表明文献综述的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以此使读者对该项研究有大致了解,并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主体部分。这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该部分任务是详细阐述现有研究,揭示现有研究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描述和比较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并作出适当的评论,进而明了特定问题的研究现状、争论的焦点,并逐渐发现和聚焦自己的研究问题。因此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就应该呈现对所研究主题的研究历史演变、研究现状、争论以及焦点所在,并通过特定视角对这些作出适当的评论。①在行文时要注意文献综述的综合性,要分析和归纳散落在不同文献之间的论点和论据,并依据一定的思路呈现给读者,也就是说要清楚揭示材料之间的意义联系,单纯的引用和罗列没有意义。其次,高级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需要作者的理性介入,作者应该以专业的立场和独特的视角审视现有研究的成果,用“有条理的批判视角”比较其优劣、评述其利弊,使文献综述真正对自己今后的研究起到奠基作用。总结部分。总结部分也叫做结语部分,这一部分的任务是简明扼要地对全文论点进行总结性概括。要着重说明当前特定研究尚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并作出阶段性的结论,并同时要阐明本项研究的预期研究方向、预期研究成果、研究价值及其意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察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文献综述的水准,因此参考文献的选择应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够充分说明研究问题的范围和程度。首先,参考文献的必要性是由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决定的。文献综述是创新的起点,只有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找出研究问题内在的逻辑演进关系,才能确定自己的研究在整个研究序列中的位置。其次,参考文献的必要性也是由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决定的。学术研究是一个薪火相继的过程,注明参考文献既是对先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有助于为后来者提供研究的线索,以节省查找文献的时间。最后,参考文献也是学术规范性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参考文献的格式与一般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类似,有尾注和脚注两种形式,一般期刊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以尾注为主,即把参考文献放在文末,而脚注只是“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尾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文中引用的顺序依次列出,另外一种是按照引用文献作者的英文首字母按先后顺序依次列出。而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一般要遵循我国于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的要求。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尤其是初学者而言,从一开始就养成规范引文著录格式的良好研究习惯极为重要。二、撰写文献综述的重要意义首先,文献综述有助于把握研究问题的已有研究成果,避免重复性劳动。“科学工作者应把人类历史上尚未提出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问题作为科研的选题,从事这种研究才是线%的研究项目在国外都已经有了相关成果,这里固然有国内一些学者翻译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的影响,但是也要看到高质量文献综述的缺席的恶劣影响。因此,要摆脱我国研究长期停留在低水平而且研究重复率过高的怪圈,就必须重视和做好文献综述。其次,文献综述有助于聚焦研究问题,寻找论文的切入点和创新点。在最初做文献综述的时候,研究者往往只是对研究问题大致划出了范围,而这种范围偏大的问题可行性和操作性比较差,只有通过撰写文献综述的整个过程,才能对问题逐步聚焦,最终找到合适的论文切入点。例如最初划定的研究主题是“我国教师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通过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逐步聚焦,缩小问题范围,最终确定“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生成的意义研究”作为研究问题。这样一个宽泛的研究课题就转化成了富有新意和可行性的研究问题。最后,文献综述是学位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献综述的任务在于阐明研究现状,说明研究问题的价值意义以及创新之处。论文评审专家可以根据文献综述的完善程度判断论文课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判断学生的学术功底和对相关问题的把握程度。因此一篇结构严谨、论证富于逻辑性的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可以为论文增光添彩,获得评审老师的认可。(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注解:① 关于评论立足点的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的认识。但总体来说,要尽量避免个人情感倾向性,要以特定的、一致的研究视角或者客观地的第三方视角来看待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参考文献:[1] 马奇(美).布伦达・麦克伊沃(美)著,陈静,肖思汉译.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2] 李达顺,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128.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