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手把手教你:阅读文献与综述的写作

作者:  时间:2018-10-19  热度:

  做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习做研究工作的方法。所谓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就是讲改进和完善自己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为道——道是指规律或规则。我们讨论 “研究方法”,便是讨论在研究工作中的规律性。

  为悟——“道可道,非常道”,只有到了“悟”的阶段,才能达到“无为”,即无所不为的境界。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此时老师和书本可以帮助你。但是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要靠个人在长期实践中的“修炼”。所以在研究工作中,要不断地去体会和比较,不断地改进自已的方法。

  研究过程类似于旅行,到哪里去(目的)、走哪条路(方法)。出发前最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所以确定研究范围及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整个研究中的第一项工作。

  第一步就是要熟悉已有的工作成果,也就是学习和阅读文献。任何科研工作都是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行进的,对于一个刚入门的人,以为自已可以抛开别人做过的一切,独创一个门派,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另外,有人说现在基础科研已经走到尽头,剩下的只有搞搞应用研究了。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实对于科学发展的历史缺乏知识,对于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还没有深刻的理解。举个例子,读物理的人都知道, 1900年新春之际,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在送别旧世纪所作的讲演中讲道:“19世纪已将物理学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的任务就是修饰、完美这座大厦了”。他也提到当时物理学的天空还飘浮着两朵乌云,一是以太漂移实验的否定结果,另一是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然而就是这两朵乌云,相继诞生了相对论与量子物理,给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带来了震撼人心的革命。

  还有一个例子,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光学是一门非常经典的学科。但是就在那时候,激光技术横空出世,它所带来的变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是巨大的。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永无尽头的,这应该是搞基础研究的人的一种信念。学习文献是一种传承,通过做文献综述,对现有资料去芜存菁,这样可以看清学科或领域的发展趋势,为自已的科研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文献工作应在研究问题形成之前便开始进行,同时文献工作又应该贯穿于整个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初入门者,熟悉并理解所要研究的领域的文献,最好的方法是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1. 当你有一个较高学位时,你应该成为所研究的领域的专家。文献综述保证你在所要进行的研究领域有广泛的文献基础,并且掌握这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进而有可能更加精确、清晰地构思你的研究问题。

  2. 在文献阅读和写综述过程中,应当关注他人的实验方法,了解哪些方法是可行的,或他人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对你要着手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更为正确的选择。

  3. 在完成你的研究工作后,文献综述有利于你理解你的工作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正确定位你的研究成果。

  2.选择要阅读的文献,其中包括:基础知识、经典文章、已有的综述、原始论文;

  在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献之后,特别是一些综述以及经典文章之后,就可以考虑写作你的综述。首先是考虑你的综述里的小标题,标题的确立代表你建立起了一个理论框架。在有了一个初步框架以后,便可将从各篇文献中读到的信息放到各个部分去。记住,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个框架是可以变动的。综述写作过程,不是简单的抄录摘要,而是一种归纳、总结、深入认识你所研究的问题的过程。写出一篇综述后,不但要对已有文献、历史沿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要看到这个领域中研究方向和潮流,而且要做到能分析已往工作中的问题,找出进一步工作的突破口。

  研究生在开始自已的论文之前,一定要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的这个环节。研究生的导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对自已的学生加以引导,不单是在介绍一些主要的必读文献方面,而且在综述的写作方面以及思考研究问题方面,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并给予帮助,这也是为学生以后发表文章及写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功能介绍这里是北交大的研途相伴,是属于我们交大研究生的公共服务平台,在这里看到近期学校开展的名师讲坛活动、招聘信息、以及查看课表、讲座优先选座等交互功能。我们将本着全心全意为研究生服务的精神,努力打造成属于我们交大研究生自己的服务平台。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