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科研青椒们可能以为英文综述都是各领域的大牛才能写得出来,我们只能望尘莫及。但事实并非如此。
但是,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也印证了那句古话“功夫不负有心人”。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把这篇英文综述折腾出来的。
首先,在写作之前,自己的脑海中要有一个大概的主题或框架,这个topic可能来源于看了大量文献后的独立思考,也可能是来源于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或感悟。我在实验室工作期间,日常操作是用Affymetrix CytoScan 750K 基因芯片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中的各种染色体畸变。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MDS中的染色体畸变在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并不是随机分布的。有些染色体频繁出现畸变,例如5号染色体长臂经常有缺失,8号染色体经常出现三体型,7号染色体经常出现单体型,20号染色体长臂易缺失,高危MDS患者的骨髓细胞中经常出现复杂核型等。
为什么这些染色体畸变的分布是非随机的?其分布规律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何价值?我还发现,有些MDS患者不仅做了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还做了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以及FISH检测。为什么同一患者要选用多种检测方法?带着这些问题,我去查阅文献,先看中文的,后看英文的,做了大量笔记。
于是,我有了一个大概的写作主题,想综述一下“MDS中检测染色体畸变的方法”。我将这篇综述的写作分成了两个大模块:(1)MDS中的常见的染色体畸变;
(2)检测染色体畸变的方法。有了这两个大模块之后,我又将每个大模块分支出几个小模块。
这每一种常见染色体畸变的最新研究进展是什么?我于是从pubmed查阅近三年内有关这些染色体畸变的最新报道。每一个小模块总结一段话。(这里提醒大家,是总结最新文献,切忌抄袭)。
从大量的文献报道中很容易看出,检测染色体畸变的方法有G显带核型分析,FISH,SKY,SNP芯片,基于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Micro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e hybridization, Array-CGH),测序技术,以及多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每一种检测方法的评价就是一个小模块。
这每一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是什么?适用范围是哪些?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掌握这些信息就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方法,从而做出准确诊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把各个小模块写好之后,就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成完整的大模块,再进一步修改完善,一篇英文综述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大家不必畏难,将大工程细化为一些紧扣主题的小工程,有序拼装,你会发现写英文综述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祝大家好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