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游泳运动学院举办的优秀论文报告会,于2017年11月15日与2017年11月27日进行,两场优秀论文报告会分别为教师、研究生优秀论文报告会暨北京体育大学科学论文报告会选拨赛和本科生小论文报告会,中国游泳运动学院院长温宇红,副院长李娜及学院全体在校教师出席报告会。学生组评委由游泳教研室副主任彭义以及黄秀凤、李文华、王大鹏、付言庆、葛煜六位老师组成。
在2017年11月15日研究生优秀论文报告会中,6名游泳专项研究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讲解完成了他们的报告。最终,周漫璐同学的《脊髓灰质炎人群游泳康复效果的研究》和任晨同学的《短距离游泳项目陆上耐乳酸训练手段的效果研究》获得一等奖;杨听宇同学的《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自由泳间歇训练对主项成绩的影响》和师碧莹同学的《不同类型水中健身深水操动作的编排及健身效果的研究》获得二等奖;祝思博同学的《9-10岁年龄组游泳运动员技术训练特征的研究》和朱晓丹同学的《10-12岁年龄组游泳运动员两种仰泳转身技术训练的对比实验研究》获得三等奖。
随后,在教师组优秀论文报告会中,刘旭蕊老师的《脑瘫儿童水中康复训练效果的实证研究》获得教师组一等奖,葛煜老师的《游泳年龄组赛事改革特点的研究》获得教师组二等奖。
经过评选,刘旭蕊、葛煜老师和周漫璐、任晨同学将代表中国游泳运动学院参加“第六届北京体育大学科学论文报告会”教师组与学生组的报告。
2017年11月27日举行的本科生小论文报告会在两位主持人介绍评委的阵阵掌声中拉开了帷幕,现场座无虚席,不少同学都是站着听完了将近两小时的论文报告会。
报告会上,18名来自竞技体育学院、教育学院、社会体育系的本科生代表经过近两小时的倾情演讲,各自呈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中国游泳运动学院院长温宇红、副院长李娜、教研室书记傅延浩、全运会冠军张雨涵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上共有18篇与游泳运动相关的研究,其中不乏对国内乃至世界顶尖运动员的技战术与成绩分析。同时,陆上训练的研究依旧火热。可以说论文的质量之高堪比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
经过激烈的角逐,六位评委细心的打分。最终,三等奖由姜钧舰等9名同学获得,二等奖由王茜等6名同学获得,压轴出场的仁川亚运会自由泳接力冠军,现2016级竞技体育学院的林永庆以《徐嘉余2013年-2017年100米仰泳比赛数据分析》夺得了一等奖,获得一等奖的还有竞体2016级赖姝屹的《亚当·皮蒂蛙泳100m游程技术分析》与竞体2015级王曦鸣的《男子单人十米台109c起跳技术对整体动作环节影响的对比与分析》。
本年度举办的本科生小论文报告会可谓干货满满,选题领域之广是这次报告会精彩激烈的缩影,令评委和观众们掌声连连。
从项目上来看,游泳的四种泳姿各有数篇报告呈现,此外还有轮滑、跳水类的动作分析文章脱颖而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内容上来看,高水平技术与成绩分析PK基础动作教学,可以看做是两大派系间的角逐。最终的结果,高水平技术与成绩分析在评奖中取得了更好的名次。
从选题中的研究方法上来看,实验法的研究已初具雏形,各类数据整理和文献综述也相当的精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游泳教研室副主任彭义老师代表评委组在论文报告会后点评了18位参加报告会选手们的表现,他认为今年的选题内容比往年更有深度,研究的角度和范围更广,跳水技术分析首次进入报告会的视野是一种成功的创新,而游泳运动与营养、康复等跨学科的联系也是今后同学们可以借鉴模仿的榜样。
但彭义老师同时提出,大多数论文报告中对于统计方法的运用还有所欠缺,仍需要同学们去学习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