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瓤㈣嬲僦f缪 “专题综述”,也可以说“专题综论”,是一种包容的内容比较广泛、涵盖的范 围比较宽的论文形式. 下面的一些形式与内容都可以称得上是“专题综述”: 课文综论:如课文名篇的美学意蕴、品一品课文中的“酒”、解一解教材中的 “梦”、文学作品中的丑类现象、初中文言文照应艺术例说等。 教例评述:如《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综述、《最后一课》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最后一课))2007年教学研究评述等。 专题研究:如综述近年来的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研究.课标背景下的提问设计 研究、2007年各地高考诗词赏析题比较谈等。 活动评说:如沙场秋点兵——我市中学语文老师基本功大赛综述、中学语文 第二届全国“四方杯”教学竞赛活动综述等。 前沿研究:如当代中学语文名师教育思想述评、2007年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 论文写作的八大“话题”、关于“对话”的理论与实践等。 “专题综述”类论文写作的思维特点首先是求“宽”,然后是求“深”。所谓“宽”. 就是根据“综述”的主题在适当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占有材料:所谓“深”.就是在综 述之中一定要表现出作者的分析与结论.要有非常明晰的观点表达。 “专题综述”类论文的写作可“宏”可“微”。所渭“宏”.就是写作的主题很“大”. 或者说内容比较宽。如《关于解放以来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评述》:所谓“微”,就是 写作的视点很小或者说内容比较浅近,如《谈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服饰描写》。 “专题综述”类论文的写作步骤主要是:第一。尽可能多地收集材料。选择材 料;第二,将材料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或者继续吸收材料.或者删削材料:第 三.进行写作并在作品中表达出一定的评价性的观点.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专题综述”类的论文内容可较多地集中在教材研究、 阅读教学研究.写作教学研究及试题研究上。 下面请欣赏笔者的一篇与课堂教学大赛有关的“综述”类文章的一部分: D 万方数据 第五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赛观后 2003年3月26日.全国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五届全国中学语文教 学艺术观摩赛在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拉开帷幕,,笔者作为评委听完了初中片的 12节课并对这12节课进行了评讲。现将有关观感叙说如下: 一.美点评说 本次赛课是一次全周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 计手法、教学过程调控、教学手段运用等各个方面来看,每位选手都在尽力展示着 自己的风采,尽力地表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因此从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教学水平。 突现出一定的亮点与美点.如: t.创意之美 创意之美主要表现在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课型设计和教材处理上.如江苏 扬州选手孙红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窗》的教学、河南洛阳选手薛娜平用“诗 词联读”的方式教学《乡愁诗两首》、江西选手虞丽兵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教学《向 沙漠进军》、河南郑州选手孙玲用“选点突破”的方式教学《孔乙己》等,都表现出了 选手对课堂教学立意的比较用心的思考. 2.活动之美 活动之美主要表现于课文阅读教学的流程之中.如扬州选手孙红从集体活动 的角度设计层层深入的写读活动.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整节课学生的 活动时间达34分钟之久. 又如洛阳选手薛娜平进行的课堂朗读活动、海南选手甘雪莉安排的评读活动、 郑州选手孙玲策划的演读活动、内蒙选手谢继业组织的置疑活动、安徽选手马利 组织的课堂讨论活动、黑龙江选手宫云霞设计的品读活动等等.既表现了参赛选 手教学观念的进步与变化.又表现出一定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技能与艺术。 3.细节之美 细节之美主要表现于课文阅读教学的片段之中.如内蒙选手谢继业巧妙地用 “扬州父子”的故事引入课文《散步》.浙江选手阮长海以徐志摩的诗导入《我是一 条小河》的教学,安徽选手马利在教学《我的老师》之前用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 你》来酝酿气氛,黑龙江选手宫云霞用精美的板书设计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吉 林选手赵毅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组织同学们进行“给诗配乐”的对抗赛.辽宁选 手周方用多角度反复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品析课文的精段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的程 度上表现了教师的个人技艺与风格. 二.弱点概述 本次大赛从总体上看.课的设计理念不是很新,课的层次不是很高.与人们所 期望的国家级大赛的优质课尚有一定的距离。比较重大的弱点表现如下: 1.理念不新 l I 理念不新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视角陈旧。12节课中.从学生独立学 a 万方数据 习、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角度。从引导学生进行 阅读感悟、进行情感体验、进行品析探究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的课太少,基本上 没有学法体验课.没有朗读训练课,没有美点赏析课,没有语言实践课,更没有探 究性学习课。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课都还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 “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教师基本上主宰着课堂。讲析课、谈话课、答问课的痕迹 比较严重.语言教学与技能培养的气氛相当淡薄。 2.理解不深 理解不深主要表现在选手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文文本的把握水平不高。从对 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摘取来看.基本上逃不出教师教学用书的框框。这也就是 说选手们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透.还欠缺对文本的有深度有创意的阅读理解.很 少有课能表现出选手从课文中提炼出精美的教学线条.很少有课能够围绕着一两 个主要问题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这样的原因.有的课在教学内容上始终 看不到层层推进的痕迹.有的课看起来比较热闹而实质上进入不了课文。 3.技法不高 技法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之中。一般来说.这是“细节性”的弱点.但 集中起来看,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也代表着大面积教学上的共同弱 点。可以说。这次大赛中选手暴露出来的弱点不少。如:从教学语言看,表现出教师 的话多、教师的碎f-'l多、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单调、教师的课堂用语不够得体等弱点: 从调控手法看.表现出有时讨论过程太长、有时朗读的时间太短、有时集体活动相 当薄弱、有时不能组织起有足够气氛的课堂研讨活动等弱点;从教学程序看,有的 课则表现出教师讲析在先学生体会在后、先使劲分析再淡淡朗读的弱点;从情感熏 陶上看.则有不少的课表现出用“硬贴”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弱点等等。 三、教改建议(略) + 零学年:《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什么样? 2008年9~12期:主题词是“梳理、评析、积累”。“梳理”即结合初三语文教 材、教学进程.对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归纳梳理教材知识 点、中考考点和中考题型;“评析”即约请专家对2008年巾考语文试题进行全 面评价和分析;“积累”即围绕教材和中考组织各类语文知识类文章、阅读资料 等.组织应试技巧、应试感想类文章等。 2009年1—6期:主题词为“训练、预测、调整”。“训练”即围绕考点组织高质镫 的专题洲练;“预测”即组织专家对2009年巾考命题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调 整”即帮助考生进行精神和心理调整,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复习、应对考试。 《中学,董阅读?初中版.中考》本学年内容更精彩,以其鲜明的指导性、系统 性、前瞻性,突出其强烈的实用性,值得期待。不要错过哦! 万方数据 谈专题综述论文的写作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余映潮 中学生阅读(初中教研版) ZHONGXUESHENG YUEDU(CHUZHONG BAN) 2008(6)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