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尝试写了一篇中文的文献综述。从最开始的书写到最后的收录,其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不过都在老板和朋友的帮助下一一克服了。楼主希望通过这个帖子把这次写作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给那些正在写或者想要写综述的吧友提供一点借鉴。(一直以来都没有啥干货,楼主汗颜中)由于楼主的学历和能力十分有限,只能提供一些中文综述写作的建议,对于有sci综述书写经历的吧友,还望不吝赐教。楼主下面将按照自己的经历将每一个部分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讲清楚,并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首先是确定题目。题目的确定往往取决于你的科研背景,一般来说是你们课题组已经成系统研究的东西或是将要研究的东西,这个题目最好要和你的老板好好确定。本科生很难把握住某些领域那些最前沿的科研进展,往往只是知道某些顶级期刊中有那些文章,自己定的题目往往要么是太大或是太小。老板给的题目往往会避免上面的问题,而且老板往往会告诉你一些做这方面的大牛,有助于你之后的文献的收集。题目一般来说是《xxx的研究进展》,这个在中文综述最常见。
题目确定以后,需要做的是文献收集。一般来说,老板和或是师兄师姐会提供给你不少的文献,但是这些往往是不够的。在这里要说下特别说下文献,吧友很多局限在知网上的中文文献。个人感觉那些东西的参考意义很有限,(说白了就是太水了,除了那几个中文的sci)。你要写一篇稍微像样的中文综述,还是不要看那些东西了。尽量看一区和二区期刊上的文章,当然,某些领域的一区比较少。比如楼主学的高分子,专门的一区期刊少的可怜。像是Polymer和Macromolecules这样的期刊都是二区,但是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老牌期刊。其中Macromolecules更偏向合成(化学)这一部分,做加工这块的Polymer比较多。
收集的文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性的文献,还有一类是综述类的文献。不要指望自己把所有的文献都吃透,要记住你现在是书写的文献综述,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文献的阅读,我的建议是先优先阅读综述类的文章,看的过程中要认真,不能马虎。尤其注意文献的写作结构,这个很重要。你的综述的结构一般来说就是从这些文献中提炼出来的。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提前把这些综述排序,按照写作时间阅读,这样更能深入的了解你所研究领域的研究过程。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那些被反复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你之后也很有可能会引用。特别推荐一个高分子的综述期刊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14-15年期刊的if为27左右。上面的文献质量极高,基本上都是约稿,作者都是某领域的决定大牛。就是比较长,一般都过30页,不过啃完一篇你就会有极大的进步,这个期刊也是楼主最喜欢的期刊。
根据已经阅读过的文献综述,我们应该已经能够提炼出自己的一个文献结构。(建议遵循最新高水平综述的结构)顺着这个结构,适当的参考(翻译)之前看的综述,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大段的翻译。当然,对于机理的解释难免会大段翻译,这是完全没问题的,记得标好参考就行。当你需要用到实验性文献的时候,之前的分类会帮助你节约大量的时间。注意,写作过程中,实验性文献你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去弄懂,你需要读的其实往往只是最前面的abstract,如果想要详实一点的话可以在看看最后的conclusions。这里再强调一下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如果结构不好的话,文章被毙几乎是肯定的。这个过程没有什么更多可以说的,但是这个过程是最最累人的,你需要读不少的实验文章,还有重复的去阅读之前的综述。一般来说,第一周目读的文献你能在脑力留的东西不会太多,除非你的英语和专业知识很过硬,不行就多读几次,努力去读就有成果的,这个付出就有回报。这样写出来的文献就是粗品了,可能给人一种很多文献拼凑的感觉,需要我们的随后润色再组织。写完后记得写好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建议使用endnote等专门的软件去编辑,会省很多时间,一个一个的写参考,是一件让人绝对抓狂的事情。
这个老板一般会给出你一个建议,根据你稿件的质量和水平。如果有能力尽量去投sci,但是楼主所知道的中文sci风评都基本上是难中的要死。比如说高分子学报和化学进展这两个期刊。但是下限最起码是中文核心(或者说必须是),选一些负责的期刊。EI的期刊是不错的选择。投之前先调查一下期刊,首先看是否符合期刊的需求,再看看上面的文章的版面和参考文献的数量。对自己文献做出适当的调整。选好了期刊就去投吧,这里有个注意点,一定要去期刊编辑部的正式网站,凡是说是代投的全是骗子!!!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这里大体介绍下文献的审稿流程。不同期刊要求不同,但是差的不多。收稿-初审-外审-终审-收录。这里出现了一个很让人忧伤的词汇“审稿费”,即使你被拒稿也要交!当然这也是理所应当的,选好期刊很重要,如果遇到一个没有给出很中肯审稿意见的期刊还给拒了,那是很忧伤的。如果给出了中肯修改意见还是好的,还可以继续改。审稿费一般是收稿后就要求交了,受到编辑部收到以后才会继续之后的流程。初审阶段是审查你的文章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如果初审都不过往往是自己的问题。外审是请专家审稿,这个时间往往比较久,负责的期刊可能会请3个审稿专家审稿,给出审稿意见。这个流程往往有这么结果:1.直接通过到终审,说明你的稿件质量很好;2.小修,文章中存在一些小问题;3.大修:文章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但是不至于拒稿;4.拒稿:这个不多说了。在这里如果是大修或者小修的话,专家会给出一个审稿意见,往往是分条的,这就是之后的修改纲要,要顺着这个去改你的稿件。但是,凡是给了修改机会的稿件都是很有希望中的,取决于你的修改程度和态度。这里态度很重要,我这里不建议去argue,很不建议。我建议根据专家的意见一点点去改,改完后写一个详细的修改细则,注意语气一定要谦虚和诚恳,这个态度取决你稿件的是否收录。修改后的稿件会再次传给审稿专家那里,如果通过了就会进入终审,你argue过度或改的不行就很有可能被拒稿。进入终审的稿子一般会在主编那里审阅,参考专家的外审的意见,如果外审通过了,国内期刊一般是不会编辑拒稿的。稿件就进入收录状态了,这时候就要恭喜你了。你的努力得到了一定的回报,稿件已经被录用不会被拒了。随后会给你一个终审意见,修改的往往是很小的点,或者是校正参考文献的格式,根据期刊的要求去修改就好了。完全符合要求的稿件修改好就等着上交版面费,等待见刊~ends
1.你的参考文献要尽可能高于你所投递的期刊水平,尽量多参考高水平文献。Nature和Science能有就有。选用的文献要尽可能使近几年的,国内审稿和国外审稿不一样,并不考虑文献的半衰期,越新越好。
2.有些高水平期刊的新文章的参考可能不全,只有电子稿或者manuscript,这时候要和编辑说明白,不然校正参考的时候会出现问题。参考文献一定要按照格式来写,有些期刊往往有自己的格式。用endnote的话一般格式的style是IEEE或者 Science of synthesis,这两个style往往小的修改就可能改成符合要求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