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建构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核心素养,进而对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本质、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进行了创新诠释。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以英语写作教学为突破点,以注重能力发展为本,强调整体主义取向和重视信息化教学的教育发展趋势为指导,分别建构起了三种英语写作教学范式:建构范式旨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增强师生自我效能,实现课堂创新建构;互动范式旨在培养师生的多元文化融合意识,在互动中长知识、促理解、获发展;信息化范式锻炼学生学习能力,融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拓宽英语写作学习渠道。三种范式在实践中由分立逐渐走向融合,汇聚于对人与文化的关注。
陆永岗;;浅论英语语篇中的替代及其翻译[J];考试周刊;2014年29期
覃建巧;;学生需求——两大外语教学范式的平衡支点[J];教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马理惠;;大学教学范式转变的思考与路径[J];外国语文;2013年S1期
侯月阳;;好学校 好校长 好教师 好学生——读《个性化思维建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西部;2012年30期
王长纯;试论当代理性主义教学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4期
王敏杰;;传统音乐教学与新教学对比[J];青年文学家;2010年19期
陈晓端;当代教学范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黄湘宁;;“一线多链”英语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推进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7期
本报记者 李益众;教学范式改革能否突破应试藩篱[N];中国教育报;2010年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 杨继瑞;教学范式转变:办人民满意大学的思考[N];重庆日报;2012年
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丁建强;“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与思考[N];江苏教育报;2011年
对话主持 李炳亭 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本报总编辑 刘堂江;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N];中国教师报;2010年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王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胡慧敏;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英语社团活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7年
霍春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辅助英语学习的现状调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余晓燕;初高中英语衔接教育教学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谌圣杰;人文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高文霞;思维导图在职高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陈灯花;窄式阅读对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郭雅楠;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动结构”的习得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任丽楠;初中英语教学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谢荷君;初一英语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