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前人作品的简单复制,更是对相关问题的一种积极回应。一个文献综述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对于这个主题,我们已经了解些什么?对于已经获知的东西,你有什么想要批判的?有没有什么人做过完全一样的研究?有没有什么人做过相关的研究?你的工作在既有的研究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已有别的研究的情况下,为什么你的研究值得一做?另一研究者提出,文献综述要求研究者加以回答的问题主要有: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还有谁认为它是重要的?此前谁做过此项研究?谁做过与我将研究的内容相似的研究?我可以改进什么来适合我自己的研究?研究中还存在哪些空白?谁将利用我的材料?我的研究项目将有什么样的用途?我将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我将回答哪些特定的问题?以上这些都是文献综述的重要内容和研究者要力图加以解答的问题。
一个好的文献综述不仅要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还应该达到以下要求:比较和对照不同的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把持有相同结论的作者放在一起;对方法论部分进行批判;留意观点之间的分歧;突出经典研究;突出研究中的差距;说明自己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之间的联系;说明自己的研究与文献之间的整体关系;总结文献,得出自己的结论。总之,文献综述就相当于一幅地图,它能够将文献中的相关研究都纳入到这张图中。在这里,研究者能够清楚地描绘出每一个研究在文献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和其他研究的距离,以及关联性。
文献综述的撰写原则是什么?希尔斯曼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文献。我们不仅是新知识的创造者,也应是旧知识的保护者和传递者。一心一意地研究自己的(理想)狭窄的题目,不应该导致对较早研究的不尊重,或者切断自己的研究跟所处其中的、更为广泛的讨论之间的关联。所谓“学术性”,就是既要“尊重”前作,也要提出自己的东西。(2) 焦点明确与批判性。学术知识意味着对知识的推进。只有以明确的焦点和批判的眼光处理所读文献才可以做到知识推进。也就是说,在对文献的欣赏与推进之间,应该寻求适当的平衡。(3) 避免仅作描述。写文献综述的时候,要避免写成不带有任何深刻批判性的文献大意,而这种批判可以使你以另一种方式看待世界。
有学者进一步区分了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中文献综述的异同之处。在不同研究中,文献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在定性研究中,文献有利于证实研究问题,但是它并不限制参与者的观点。在定量研究中,文献不仅有利于证实问题,而且还提出了应当被论及的可能的问题或假设。在定量研究中通常能找到单独的“文献综述”部分。在混合研究中,文献的运用将依赖于研究策略的类型和研究中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所占的分量。
文献综述主要包括文献概述、研究内容分析、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等几个组成部分。在写作研究论文之前,研究者必须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回顾与分析。
文献概述主要是对查找文献时所使用的关键词、文献数量和出处等问题进行总体性的介绍。研究内容分析是文献综述的重要内容。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一般采用“总——分”的形式,即先总结当前研究所包含的主要方面,然后对此分别进行阐述和说明。在进行内容分析时,研究者要注意指出并总结已有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观点,如果这些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值得借鉴,也可以一并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这一部分易为研究者所忽略,而又是文献综述极其重要的部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的深度、研究的前瞻性、研究的现实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文献综述错误的写作方式是,将其写成罗列一系列研究报告及个别研究发现的摘要。这种做法并不能准确传达写作这篇文献综述的目的和要求。相反的,它读起来更像是笔记重点的一种陈列,这一问题应该为研究者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