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是硕士论文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中文论文还是英语论文。然而在实际写作中,由于外文资料收集与整理困难,很多同学并不重视文献综述部分,或草草几笔带过,或选择文献质量不文献综述是硕士论文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中文论文还是英语论文。然而在实际写作中,由于外文资料收集与整理困难,很多同学并不重视文献综述部分,或草草几笔带过,或选择文献质量不高,影响论文整体质量。英语硕士论文中涉及的文献,也应该是权威的、前沿的,文献综述不仅是对主要文献的罗列,要对其进行评述,表达作者本身的看法,更要体现文献与论文的契合点。下文节选了几个英语硕士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实例,详细分析了英语论文中文献综述部分的写作方法。
文献综述引言部分,除了简介文献背景、涉及范围外,还应该大略叙述撰写者个人归纳总结文献的观点,即撰写者通过研究文献,归纳总结出文献的精髓,形成基于文献的个人观点,即“很好地总结和整合了他人的研究成果。”该观点在文献综述中应该占主要地位,其他不同作者的研究只能作为自己观点的支撑。从此意义上讲,引言中概述个人观点不仅能表现出撰写者本人对选题有所研究,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主体部分写作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例如: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论文的文献综述引言,该引言首先介绍文献背景和涉及范围:“在教育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主题能引起像阅读教学这样的公开争论。阅读在每个孩子的学习中最为重要,一个多世纪来一直是教育的主要焦点。有关阅读研究可追溯至1879年发表的一篇动眼阅读文章。随后各种阅读教学模式文献发表,美国教育合作项目一年级阅读教学办公室也兴起了比较研究,于是有关阅读教学的大讨论在20世纪6O年代中期占据显著位置。”然后撰写者基于相关文献总结出个人观点:“这两项研究促使研究兴趣广泛延伸至阅读过程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认读初期。由此产生了阅读教学的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技巧法(强调看字读音的运用);另一种是意思法(强调阅读理解与阅读充实)。此处,两个基本观点正是撰写者自己概述而成的个人观点”。撰写文献综述最忌讳的是撰写者一开始就提及很多作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随后罗列一系列文献资料,完全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这种个人观点缺失的现象在文献综述中不乏其例。
这是一篇有关语言学论文文献综述的引言结尾:撰写者没有概述相关文献的个人观点,只提到“从那时起,很多语言学家基于衔接理论的研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不少相关书籍对词汇衔接理论发展也作出了具体的介绍”。这种个人观点的缺失,既难以反映文献要点,也不易引证文献资料。
再者,个人观点残缺不全也会导致所引文献观点不明,引证文献资料重点不清。例如⋯.According to some experimental studies we can get some instructive implications.此句出自一篇有关教学法论文文献综述的引言尾句:“根据一些实验研究,我们能够得到一些教学启示。”究竟有哪些教学启示呢?概述不够明确,仍属个人观点缺失。撰写文献综述引言注重概述个人观点,可以突出“一个明确的中心”。为避免个人观点缺失的现象,最好是首先概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引证相关文献并在主体中加以分述。
文献综述主体部分应根据引言概述的个人观点将有关文献进行合理分类,然后对各部分所呈现的观点进行分别叙述。在此意义上讲,分述即是概述个人观点的多个理论依据,又是对个人观点的逻辑推理。分述必须在充分理解已有的观点上,用合理的逻辑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例如:
这是一篇关于教学法论文文献综述主体的一部分,撰写者着重对“课堂写作教学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分述。文献指出了一个主要问题:在新加坡课堂写作教学中缺乏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体裁写作的课程。由此,撰写者分别引用Foley,Cleah,Lim和Wee等人的研究文献加以分述。Foley(1991)指出:新加坡教师注重的是写作时的语法、词汇和语篇结构而不是文本体
裁的不同要求。Cheah(1998)也注意到这一缺乏强调体裁教学的现象:新加坡有些教师注重的是提醒学生作文考试的规则而不是“不同体裁的写作”。同样,Lim(1995)也关注到:有些课堂写作不是由有效文本而是由要求书写正确的语法句子所控。的确,给学生提供如此明显不足的写作教学,使Wee(1991)得出结论:“有必要重新设置课堂写作大纲,以便让学生学会体裁结构的使用。”可以看出,主体部分采用文献分述这一模式,能有效、合理地引证文献资料。主题中文献资料分为几个部分叙述时,可列出其小标题。
这是一篇有关语言学的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的目录,三个二级标题分述的是语言学习网站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分述是按其时间顺序排列为三个阶段: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语言学习网站回顾、网络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由此撰写者可根据该标题分别叙述语言学习网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撰写文献综述要着重文献资料的分述,这样能更好地突出文献重点。如果“分”而不“述”,易出现资料罗列堆砌的现象。
这是一篇有关中西文化的论文文献综述主体框架。第一段列举了两位西方学者的文献,第二段列举了多名中国学者的文献。从严格意义上讲,该主体部分对相关文献是“分”而不“述”。笼统地引用了许多文献资料,属罗列堆砌,没有呈现分析叙述的要点。这种“文献资料库”撰写方法是不可取的。文献综述主体部分不是资料的简单罗列,也不是文献的杂乱堆砌。如果将前人的观点不加分类、归纳和提炼,那么内容就会十分杂乱,缺乏内在的逻辑,这样不利于厘清已有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难以认清某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程度、存在的问题等,更不必说走到问题研究的前沿了。撰写文献综述主体部分应着重分述文献资料,层层推进,这样既能支撑引言概述的个人观点,也能为结论的评述奠定基础。
文献综述结论部分是在主体分述的基础上,对研究文献进行客观的评价,叙述文献研究现状,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作出与撰写者自己论文主题有关联的论述。这种将新发现与前人文献的研究联系起来的评述,就提供了自己的研究论文的语境”,从而导出撰写者自己的研究。例如: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的论文文献综述结论:虽然对有关自我领悟能力与学业成绩、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睡眠与学业成绩等有大量的文献研究,但对其直接的综合关系研究文献鲜见,相信本研究将说明考试焦虑和无规律的睡眠模式会降低大学生自我悟性的学习能力。该结论首句评论了有关文献,尾句叙述了文献综述与自己研究主题的关联。由此可见,文献综述结论不仅应对研究文献作出评论,而且也应为接下来自己论文的写作做好铺垫的叙述,以突显自己研究的价值。任何“评”而不“述”的结论都属主题关联欠缺的评述,
这是一篇有关文学的论文文献综述的结论:上述提到的书籍和文章涉及到《牛虻》这本书的许多不同主题。有的论述悲剧过程,有的则强调悲剧欣赏。这里撰写者只评论了文献,对自己的研究只字未提,毫无叙述,造成主题关联欠缺。这种缺少主题关联的结论,无法反映撰写者选题研究的学术价值或创新之处。文献综述结论中的评论固然重要,但决不可忽视对论文主题关联的叙述。从一定程度上讲,对文献的评述及对主题关联的叙述确定论文在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同时确定论文的写作质量。
硕博论文网免费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为毕业生写毕业论文解决写论文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