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8 年公布的 2017 年 SCI 杂志影响因子?。因为Nature XXX里面一样有Review,提升引用数靠这些很好使,
这个有啥用呢,在外行评奖学金的时候,能干掉两篇JACS,大概也快能干掉三篇ANGEWANDTE CHEMIE吧,
这就是个屁股问题,发了这个的人,都说要对标Nature Chemistry,
比如特征因子Eigenfactor Score想更客观的反应杂志影响力,
我个人一直认为当前中国的材化学术界的发展状况,是美帝带偏中国科技树的巨大阴谋。即使美帝也许并无意于此,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效果的确是拔群的:现在中国的材化类专业的现状就是产学研脱节,产业水平落后于国际,学术界发论文水平遥遥领先于国际,学术界不关心产业关心的问题,产业找不到合适的发展人才。毕业生不转行很难找到工作,继续做学术为了生存又只能继续对产业意义不大的方向。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越多,推荐阅读:随机对照试验?反而主要消费在国外先进企业生产的仪器、耗材上,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反哺国内相关产业。国外相关企业的产品有足够的需求支撑,本身科研力量很强,会越来越强大;而国内相关企业本身科研力量不强又缺少人才和需求支持,发展会受到限制。
从我的观察来看,简而言之,美国的套路是:通过美国学术界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培养出一批个人科研方向与出身国国家现状和利益不一致的、评价体系严重依赖于美国学术界的学术人士,然后再通过资源配置让他们溢出美国回到出身国。可以认为是“学术买办”。
详细来说,在美国,对国计民生和产业地位有巨大意义的材料相关专利和技术绝大部分都在业界。国家带头先投入大量资金吹起材料相关的某些学科的某些新方向的学术论文泡沫,捧起一批学术带头人。这些带头人招募大批崛起国家的高水平留学生,然后教导这批留学生学会灌水、跟风、做学术包工头的套路;与此同时,这批留学生的学术方向基本在业界没有用武之地,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基本只停留在高IF的纸面上。
1、由于这些学术方向其实对现实生产和产业发展指导意义并不大,后续的科研经费基本依赖政府行为,业界在前期也许会投资,但是经历一段时间的无产出,必然会减少投资。而政府也只是阶段性投资这些泡沫学科经费,不可能长期投入。这就导致本学科在美国本国(泡沫催生地)必然会僧越来越多,粥越来越少。新入局人士必然溢出到别的国家(母国)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2、招募大批外国的优秀留学生当实验室劳动力。由于毕业后并无法满足业界需求,这批人大多只能继续寻求在学术界生存(如果不转行)。而这批人在学术泡沫阶段积累了大量publication,从学术界经历上来说是很丰富的。
恰逢中国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阶段,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形成了对国外学术经历的严重依赖,而主管经费分配的人基本是学术界的大学阀们。这是一个典型圈内人“坐地分赃“的模式;上面提到这批人泡沫学科留学生的从事方向虽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但是海外学术经历非常丰富,导致他们有足够的发言权回国分赃,以自己的个人科研领域带偏国家的科研经费分配方向。
这些学科方向虽然泡沫大、实效低,但是我们也不能全盘否认其价值,对于真正踏实科研的科研人才来说,还是有一些新方向和可实用的研发机会出现的。这种实效低、风险大的方向,对美国这种历史久、基础厚、产业本已占据食物链顶端的国家来说是锦上添花,能做出新产业最好,做不出来其原有产业也仍然是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对于中国这种本来就底子薄、产业落后尚在追赶阶段的国家来说,本应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投入比美国更高的经费比例在这些方向上造成资源浪费,则只会导致两国的产业差距越来越大。
我只想说,一旦一个系统形成了闭环逻辑自洽,那么除非进行革命推翻现行制度,否则谈解决方案是没有意义的。
本人学物理的,水平比较low,随便写几句,大伙随便看,错的地方肯定很多,班门弄斧了。另外坐等大佬
总体趋势肯定还是医学/生物+化学/材料/能源/环境这几大学科占据高影响因子行列。但是这样也就造成了他们IF的贬值,现在可以说越来越不看if了,因为已经有点过分离谱了。同时,自然科学内核的物理,if基本稳定。
感觉RSC、Wiley、NPG这样的炒作影响因子的行为就成了把学术做成了生意,同时也琢磨了资方(领导)的心理;跟某些伪计科伪金融的贵乎精英天天炒AI、区块链一个性质;一个逐名一个逐利罢了。
说几句题外话。十几年以前做AI(当时是专家系统)和光量子通信的也是跟现在生化材一样被鄙视,觉得就是个忽悠人的玩意。说到底还是因为研究的东西在(中国)产业界做不出能赢利的产品导致从业人员收入低的问题。你看if前三的其实都是医学类的,那医学为啥没人黑呢?因为能挣钱啊!
这些年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新工科接过前些年土木、化工、电力等夕阳工科的接力棒。上车的朋友们恭喜了,没上车的也别太沮丧;天无绝人之路嘛。不行了该转行转行,还行的话能混个教职、进企业当个工程师当然也还好;大家读书都到这份上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学而思新东方啊,待遇也不比华为差多少。
在前三十的期刊中生物/医学类占据18席,化材能环占据7系;可见贵乎上政治正确的天灭伪化生还是有的放矢的(注意是有的放矢不是有理有据)。当然我也眼红,毕竟JPCL、small、nanoscale这种的影响因子都逼近10,而他们的理论深度(至少在我做的领域)差不多也就是APL水平(别打我)。
但是我要说明一点的是,我下面写的评论都是以物理标准(物理内涵、深度)作为评判标准的,而化学材料类的论文多以物质性能或者其他唯像指标作为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评价标准不同,所以会出现化材类的期刊影响因子高、而在物理学界评价并没有那么高的现象;并非认为化材类期刊没有价值!
其余在前三十中的Nature、Science不必多说,剩下的三个席位被物理类占据;很庆幸APS、AIP没有跟着炒作(可能也是因为炒不起来)。
以下影响因子趋势图是抄最新SCI影响因子查询及期刊投稿分析系统(2017-2018年) - LetPub的,不知侵权否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是物理综述类期刊,是在物理学界绝对的权威期刊,能在这个期刊上发文代表着物理学界对你终身研究成果的肯定,36.367这样的影响因子实至名归,但近年来IF整体波动较大。
ADVANCES IN PHYSICS则是物理类最大分支凝聚态物理的 综述期刊,同样分量很重。今年30.917的IF也是正常表现,同样的,作为综述期刊其IF也是总体平稳波动较大
Living Reviews in Relativity则是马普社做的粒子物理与宇宙学方向的综述,今年影响因子23.333也算是整体平稳波动明显。
以上这些期刊也都是物理类(各分支)的综述期刊,与我等小鱼小虾没啥关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Applied Physics Reviews,凭借AIP多年来在APL、JAP、JCP上积累的好名声,也算是将IF稳定在了12-15.
Nature Physics今年22.727,稳中波动,小幅上升,算是物理类期刊的一个缩影,未来应当继续保持这样的趋势。名声自然不必多说。
Nature Photonics,由于我做的东西离光学比较远,不好评价,但是我猜测它从10年前的24.9升到现在的稳定在30+可能是受到近年来材料、超快、光伏、光量子通信的影响?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是物理狗毕生追求的梦想,物理学界的硬通货;也是得诺奖最多的期刊,远的不谈,引力波的文章为了尽快得诺奖就发在PRL上,很惭愧我到现在还没能跟PRL挂上一个第七作者(都怪自己选导师时脑子进水)今年IF8.839,算是在学术界整体的影响下,削减刊文量,IF稳中有升(不过还是7.X看着舒服,8.x总感觉有点怪怪的),未来看好if稳中有升。
Physical Review X是因为APS看PRL跟Nature physics越拉越远而推出的冲IF的期刊,据说每年刊文量仅200篇,当然效果也是很明显,今年14.385大幅提高,未来看好if上升。
Optica每年只刊100来篇,非要跟PRL比if?有啥意义呢?想把光学类投PRL的吸引过去?你说OSA搞得个啥事....?(也可能是我水平low理解不了?)
以上几个作为PRL的主流子刊,都是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科研人员的放心期刊。除了PRA研究原子分子物理、PRE研究等离子体(捎带一些数学)略显小众故影响因子低了点外,其他的都是稳定在3.x-4.x,我现在甚至害怕PRB、PRD影响因子受整体趋势带的太高反而砸了牌子,这几个期刊未来看好if稳定发展。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3.495,APL真的是可惜,本来十几年前AM跟APL同属二流主流期刊if也差不多,结果AM走上了伪化材的道路,APL虽然坚守阵地,怎奈材料类把应用物理整体if拉贬值了。本来那么好的期刊被AM之流逼良为娼,AIP就推出了APLmaterials去揽脏活了。加上最近又被PRApplied截击,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好在APL的好名声还在,但已经无力回天,回不到当年的地位了,未来看好if稳定。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5.541粒子/宇宙学(高能物理)方向主流期刊,不过貌似搞对撞神马的都比较钟情这个?反而对PRC不是那么感兴趣,我不是做这方面的,不很懂,坐等大神。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8.709算是材料、化学、凝聚态都能发的期刊,当然8.x的影响因子在物理类里肯定是不认同的,因为这个期刊的文章的物理内涵应当是在PRB之下跟APL差不多。虽然挂了个chem在里边,但JPCL还是个好杂志的,甚至我觉得现在来看可能比APL有前途,毕竟既然跟APL差不多,发个高影响因子的何乐而不为?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2.893JFM前些天出来个大新闻怎么样看待哈工大深圳动力工程专业博士最新毕业要求?其实感觉JFM放在这里有点委屈了,毕竟在流体力学领域那么牛逼。
OPTICS LETTERS3.589很主流了,不必多说了,除了光量子信息钟爱PRA(毕竟原分),其他光学各个方向都是更钟爱OL的吧。
ASTROPHYSICAL JOURNAL5.551APJ是非常主流老牌天文类杂志了,每年刊载3000余篇,也不必多说(其实是我也不太了解)。
这些主流的“二流期刊”都是物理学界的中坚力量,给人的感觉都是做的东西非常详尽非常可靠;是科研领域健康发展的推动者,未来都看好if稳定。
PHYSICAL REVIEW AppliedPRApp是近几年来APS推的应用物理期刊,顶着PR系列的名头肯定差不了,在小刊文量的影响下,if成功超越了APL(心疼APL1s);当然了认可程度还待实践检验,估计会压住APL以后增加刊文量?(APS我看你这炒if的苗头也有点不对啊)未来看好if稳定,进入主流二流期刊行列。也有人认为PRApp会成为跟PRL并驾齐驱的期刊,一个篇原理一个偏应用,但是这样子....怕是PRL砸了自己的牌子.....希望APS不要瞎搞。
PHYSICAL REVIEW Fluied2.021这是PRF第一年出if,个人还是很期待的。话说等体、流体真的好惨,研究难度大(湍流问题还是老大难吧?),期刊还少,PRF第一年虽然没有POF高,但是在PR系列的加成下,加上小刊载量,乐观估计以后可以跟JFM有一拼,未来看好if稳中有升,进入主流二流期刊行列。
PHYSICAL REVIEW MaterialPRMat是2017年刚推出的期刊,个人是非常期待的,毕竟我本人做凝聚态的。现在还不是SCI.....^ 。if未来真的不好说,毕竟刊载量一年只有400篇,再加上材料这个风口,求求APS不要搞成炒if的.........把PRB里偏材料的转过去就行了......
希望这四个PR系列的能在办刊稳定以后扩大刊载量,为科研人员发文找出路,而不是做成投机的买卖。未来看好这几个都进入主流二流期刊
能源类杂志,借着钙钛矿的东风这几年线年的股市,疯狂得让人看不懂。但是平心而论,就我平时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LED等的文章来说,理论内涵真的差很多,有的时候,只要你掌握了合成材料的核心方法,把效率做到世界纪录的水平,就算你不解释其中物理过程,也能发档次很高的文章。最可恨的是,这种文章完全背离了发表文章是将成果公开这一初衷,在最关键的材料合成和器件制备工艺等核心问题上,含糊其辞,有的甚至条件丝毫不对。让想重复他高效率器件的其他研究人员,根本无法重复试验。这样的文章,还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这么写文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的工作门槛不高,只好把一些技术上并非理论上的东西隐藏起来,人为地为自己的工作加上一个假门槛。
影响因子可能越来越不代表发表其中文章和作者的水平了,好杂志的名声才是圈内人的通行证。国内科研环境如果还是影响因子论高低的话,越来越多的人扑向短平快,热门明星领域上,配合着刷影响因子的杂志社编辑灌水垃圾文章,中国科研真的是追不上美国了。
谢邀~我现在对这种东西比较佛系了~毕竟在材料类的大水泛滥下,影响因子这东西的权重现在越来越小了。个人感觉,对RSC,Wiley的东西都持呵呵的态度了,还是ACS大法好啊。能在材料类的滚滚洪流中保持原则真的很不容易,但是还是有一些能够坚持的杂志的。
怕不是以后很多课题组都不是以10以上的为标准了,要换成影响因子20以上了…
这里看一个牛逼的期刊Nature Energy(新刊,46.859,首个影响因子)
所以影响因子这个东西,门道还是很多的,很多新刊的影响因子都是由这些牛组主导
抛砖引玉,自问自答。(CNS+PNAS不点评。反正一辈子没希望,而且都很稳 化学类三大综述也很稳不点评)
AEM坐稳EES下能源类老大哥期刊,前几年入股AEM的要赚发了(这样下去我觉得可以做一做影响因子超过AM的美梦)
曾经比ACS Nano好,还可以把拒的稿子往ACS Nano吐的NL已经由于杂志收录文章倾向的原因越拉越远了(ACS Nano偏收生物材料,NL偏收凝聚态)
Machine Tools想冲一冲,换了个新主编,影响因子从3.3多一点直接冲上5;
JAMT想冲一冲,猛刷了一波自引(自引率40%),影响因子从1.5直接冲到2.6;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一看不对,妈个基我也要冲一波,于是换了编辑,又猛刷了一波自引,结果用力过猛,一口气冲进了黑名单……
影响因子年年在变,唯有背后的本质因素不变,抓住这些,不至于看了2017年数据后浪费时间。今日分享我的5点看法。
2018年共计228个学科方向,共计18841个期刊入选JCR的SCIE或SSCI期刊目录,其中有182个研究方向包含14306本SCIE期刊,60个研究方向包含4535本SSCI期刊。SCIE期刊主要在科学技术领域,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医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所包含的期刊要比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SSCI期刊多的多(3.2倍),这也反映出当前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更依赖于科技的研究成果。同时,也难怪文科生们苦于发SSCI论文,毕竟SSCI期刊数量实在少。
相比2016年的期刊数据,新增了310本SCI期刊。这其中有些被踢除,有些升级成为SCI期刊。那些被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SCI期刊的公司)剔除的期刊,是什么原因呢?除了那些由于被引用量下降而被剔除外,有意思的是某些期刊由于操控被引用量而导致被剔除。比如,引用自己期刊论文太多而导致自引用比例达到70%的《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因此,如果某个期刊引用自己发表的论文太多,就有被怀疑故意操纵被引用量和影响因子而被降级。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在论文中大量引用同一个期刊论文,比如我见过30篇参考文献中有21篇都是要投稿期刊的论文,结果被编辑指出引用太多的问题。
其中有14个研究方向既有SCIE期刊也有SSCI期刊,分别是交通、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妇产科学、学科教育、家庭研究、康复医学、护理、教育学及其研究、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精神病学、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药物滥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看来这些学科结合了文理科知识或技能,交叉研究很广。比如计算机技术可以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
如果你们处于这些研究领域,建议脑洞大开一下,是否可以既发SCIE论文又发SSCI论文?发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启发大家多做交叉研究,碰撞创新想法。
经常被学生问及引用文献时引用过往几年内的比较好?一般是过去2年内,因为这样的参考文献比较新,能代表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符合期刊的期待。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
影响因子是统计某个期刊在统计年份中收到的在前两年中发表论文的被引用量,即今年刚公布的2017年影响因子是表示在2015和2016年总共发表的论文在2017全年中得到的被引用量除以2015和2016年总发表的论文数。例如,在2015和2016年总共发表的论文是100篇,这些论文在2017年总共获得200次引用,那么影响因子就是200/100=2。对于SCI期刊,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因子,希望论文能多引用过去两年内发表的论文,这样在来年计算影响因子时能提升分子,从而提升影响因子。
经常发现有些期刊同时处在多个研究领域中,比如我的研究领域王牌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不仅处在专业领域中(即建造与建筑技术),而且在材料科学(多学科)领域中。说明在材料科学中,我的研究领域也有同行!我们再在这个对于我们新的领域中,设置研究关键词去搜索相关联的研究,即可找到交叉研究成果,自然对我们启发思维,获取交叉研究灵感有巨大帮助。
以上是我看了2018新公布的影响因子榜单后的5点感悟,希望对大家有启发意义。在我的新书《国际高水平SCI论文写作和发表十四讲》中,我会有对国际期刊的深入剖析,欢迎关注。
来加入我的知识星球-论文跳板,这里聚集了想发表期刊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师生们,你的问题我会深入回答。
惊奇地发现IJCV居然都冲到IF=11.5,超过了PAMI。到底发生了什么...
刚开始学术的时候,TSP和TIP是差不多的,现在TIP的IF已经是TSP的两倍了...
首先,不喜欢高校唯IF的论调,曾经我做光物理主要研究plasmon,仿真做的high同时还得翻遍教科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推导出几个公式或者化简几个方程,提出过金属中的plasmon态电子漂移的假设并且验证了,PRL还是不敢投毕竟还是naive了一点,但是导师觉得投PRB可惜,那就尴尬了,还能投啥?
Nano letters对吧,但是想想圈里人的杂志期刊,算了。于是就只能去试试综合类期刊,NC的editor说了一句你说能用这理论做器件那你做得咋样,等于问这玩意能干啥?那我也很无奈啊,这个不是一个长久以来大家争论的物理基本问题么?我都理论解释加验证了,你还问我能干啥,应用这玩意不是我们这种做理论的该做的,于是就蛋疼了,疯狂找应用。。。找了一个架空的催化应用改了改投到PNAS,PNAS的审稿差点毁了我做科研的心,被院士大牛编辑黑了,硬是把稿子给拒了 (详情见我另一个回答:陈敏:在学术论文投稿时你遇到过最奇葩的审稿意见是什么?)没办法,一拍脑袋,对了不投物理,这不是补了应用么,我还可以投应用的杂志啊,于是转身投给ACS Nano,接接接,很快就收了。
说了一个我的故事,主要论点还是:1,理论的杂志由于影响因子不高,但是国内需要高影响因子往往会做应用投给一些应用杂志,毕竟做应用的工作还是多的,而且有些应用的文章里面SI的理论深度还是挺好的。2,出版商的编辑也需要应用来证实你这个理论真的成熟,且有潜在价值,除非诺奖级别发现否则发综合性期刊线,你有一个牛老板,以上就别看了,随便投吧。
PS,大家都说能源很火,做基础物理也别看能源火就diss IF了,各个领域回国都看不同方向的,化学看化学,工程看工程,物理看物理,PRL永远是物理的硬通货。PRL的影响因子好歹有7、8,看金属材料的顶刊Acta只有5。。。
不过也是好事,现在我们发文章开始不怎么关注不同工科刊物影响因子了,因为都很弱,互相之间再比影响因子就是菜鸡互啄了。刊物总影响因子还没别人一年的涨幅多。
作为化工领域的研究者,对高影响因子的化工刊物不是很信任(说的就是你,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