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中文作者常见的7大错误

作者:  时间:2020-04-12  热度:

  SCI中文作者常见的7大错误。SCI被拒后社一般会给出具体的拒稿原因,Medsci小编发现很多中文作者的文章都会因为一些相似的问题被拒稿。因此小编总结了中文作者文中常见的7大错误,希望大家能尽量地避免这些错误,给审稿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增加修回的机会。

  摘要动辄几百个字,着各种实验方法和数据。有些作者特别喜欢罗列数字,让人看得头晕眼花。而到了正文的前言部分,反倒惜墨如金,几十个字了事。这样的前言作为摘要的背景部分还差不多。多数期刊要求摘要在250个单词以内推荐阅读:审稿意见,作者必须以最简洁的语句阐章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而前言则应回顾研究背景,提出问题或。很多中文作者对此没有理解,只是简单的说明研究目的,而对研究背景和问题不加理会。

  实验动物按照治疗方法分了几个组,作者命名为A组,B组,C组,A+B 组,B+C组和A+C组。读者需要记住这些代号的含义才能理解各组不同的治疗方法,读到一半不小心忘记了,还要到前面再看一遍。其实直接用治疗方法来命名简单又明白。

  很多作者喜欢把用到的试剂和仪器单独写成一段,这虽不能说错,但并不通行。一般是在试剂和仪器出现的,以括号内容来介绍其厂商和产地信息。

  有些作者似乎以多用缩写为荣,以此来显示文章的高水平。而且使用了缩写也不予以介绍其全称,让读者去猜。其实应该尽量减少缩写的使用。特别是不要自己创造新的缩写,除非的确非常有必要。

  一些初入科学的作者,好不容易做出些结果,敝帚自珍。几乎把文章的结果部分写成了实验记录,囊括了细胞培养照片、质粒酶切电泳,甚至固定动物的架子。其实这些“结果”并不是实验数据,而只是中间过程。

  讨论部分很多作者常见的问题是,要么重复前言,要么重复结果。总之就是不给你讨论。讨论部分应该把本研究的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并加以探讨说明。临床研究特别要注意是否有limitation,并进行充分讨论。

  参考文献最好引用权威高分的文章或者你投的的文章,最好不要引用中文文献,因为中文文献往往无法通过Reference Check。如果不得已需要引用中文文献需要在文献后面注明(in Chinese)。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