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政策的颁布,不再唯SCI论文,瞬间让很多人变的高潮,网络中SCI论文被各种的批斗,很多不懂也不会写SCI论文的人们对于SCI论文深恶痛绝,那么中国的科研论文乱象,真的是SCI论文的错误吗?SCI论文在人才评价体系中,真的起到了负面作用吗?面对网络中铺天海啸对政策的赞誉和对SCI论文的批判,似乎只要唯论文就是一个错误,似乎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也让国内的很多科研人员感到担忧,虽然目前国内对SCI论文的评价体系出现了问题,但是SCI论文还是比较相对靠谱的一个衡量标准,如果完全废除SCI论文,那么在人才评价体系中将变得会更加混乱。一向直白的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由于各种原因,宣布自己退出任何院士的竞选中,并曾经在世界顶级期刊《科学》上公开发表:“在中国做好科研不如与某些人拉关系更重要。”如果完全废除掉科研人员们成果展示的SCI论文,那么就会连最基本的标准都会丧失!
在中国很多事业单位人员都是靠各种奖项拿到高级职称,很多人甚至连SCI论文都不会写,而是找的第三方代理机构,SCI并不是中国科研人员的标尺,而是全球科研人员的标尺,人类的重大科技进步都源自这些SCI科研论文,纵观中国SCI科研论文发展史,2000年左右,中国的高水平论文屈指可数,然而在2019年,中国的高水平论文数量飙升,然而各种灌水论文和评判标准确没有提升,反而造成很多无法完成高水平论文的人,通过数量和自引数量堆积来拿到高级职称,各种的数据造假和科研学术不端现象没有被处罚,造成科研论文灌水和学术造假蔚然成风,国内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更是没谱,甚至各种师娘赞美论也能称为科研论文。
没有SCI论文,让考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毕竟SCI作为顶级期刊数据库,毕竟有它的可取之处,可以体现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因此想要完全解除对SCI数据库的依赖,那么国内自己的科研数据库如何建立?只有打破现状,不怕慢只怕乱,重新对中文核心期刊进行筛选,期刊的编委数据库选择要慎重,不要让一群外行来指导,例如“中华防疫之父”伍连德教授,作为华人世界中第一位诺贝尔奖的候选人,科研水平非常的高,在1915年创办的《中华医学杂志》曾经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然而最后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缺乏专业人士的运维,最后学术影响力每况愈下,最后沦为“鸡肋”!
因此,废除唯SCI论文,需要建立新的一套评价体系,并不是SCI标准有错,而是对于学术不端和造假的处罚力度太低,当利益大于风险的时候,那么即便是不唯SCI论文,将来还会出现各种务实性的“小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