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依然是Cell Research杂志,今年影响因子达到15.606。第二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期刊Fungal Diversity(影响因子13.465),相比于去年的6.991,这份期刊确实令人侧目。
生物通报道:2016最新SCI影响因子(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已于近期公布了,每年的年度SCI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会在下一年度出来。因此今年公布的影响因子是统计的2016年度sci期刊分析报告。影响因子是期刊定量评价的重要工具。自1975年开始,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每年都会发布上一年度其所收录期刊的引证报告,将期刊按引证的频次和影响来划分等级。期刊影响因子也因其重要的标杆意义而为一些研究机构采用,作为科研评估的指标之一。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依然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Cell Research杂志,今年影响因子达到15.606。第二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期刊Fungal Diversity(影响因子13.465),相比于去年的6.991,这份期刊确实令人侧目。
Fungal Diversity是真菌学领域的专业国际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包括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均经过同行评议),覆盖生物多样性、系统以及分子发育学等学科领域。该期刊2009年影响因子已达到3.803,是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收录期刊。
Bone Research排在之后,今年的影响因子为9.326,这份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主办的英文期刊聘请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omas Clemens教授担任执行主编,Xu Cao教授担任创刊主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周学东教授担任主编。目前已经成为了Nature系列合作期刊。
此后是也受到不少关注的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国家科学评论),这份2013年才创刊的杂志是我国第一份国家级英文版科技学术综述性期刊。主要定位于报道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要科研项目、重点支持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科学前沿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前瞻,旨在展示我国前沿研究和热点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代表性成果,引领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今年的影响因子为8.843。
医学类中,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的影响因子从去年的4.112升至5.897,与两位主编(田志刚和曹雪涛)的努力分不开,两位主编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广泛争取稿源,另一方面也将自己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发表到CMI上。从学术影响力来看,CMI已经逐渐进入免疫学主流杂志行列,与Journal of Immun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一样属于免疫学的标杆杂志。
这份杂志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办,一直关注癌症研究的最前沿,并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多期专刊(theme issue)进行报道,以传达出重要的临床研究信息、重大科学突破和先进疗法。CJC的一大特色在于其关注中国乃至亚洲的常见肿瘤,例如鼻咽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癌肿的研究。
此外,遗传学报(J GENET GENOMICS)影响因子稳步上升,今年达到4.051(去年为3.981),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大家可以在生物通“核心刊物”栏目查看其中文版最新期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