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回来学校!”5月3日,在外实习的陈美金接到了老师洪维恩教授的电话,洪教授带给她的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美金的毕业论文被SCI期刊Signal Processing:Image Communication接收,按编辑意见修改后即可刊登。而此时,她还有另外一篇论文也正在等待SCI期刊、Springer旗下的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的审核。
很多学校对博士生的毕业要求也只是发一篇SCI论文,本科毕业论文能够顺利被SCI期刊接收,让大家佩服之余,也对这名毕业前放大招的大四姑娘产生了许多好奇,到底学霸的SCI论文是如何炼成的?在美金回学校修改论文之际,记者赶忙约她进行了这次专访。
见到美金的时候,记者眼前一亮,和想象中埋头实验的工科女生不太一样,她一头利落的棕色短发,笑容明媚,说起话来也活泼爽朗。回想起加入洪教授科研团队的往事,美金笑称“靠缘分”,都是意外。
2013年,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确定了“建设国内一流民办大学”的战略目标和“三个三年”发展规划,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踏上了创一流之路。为了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将目光转向台湾地区的高学历(具有博士学位)、高职称、具有国际化学术背景的高端人才,2014年,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作为广东地区首个引进台湾师资的高校,成功引进台湾博士15人,洪维恩教授就是其中一名。
洪教授到南方学院没多久,就开始寻找学生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我当时刚好需要一个吹风机,看到有学生在卖就过去了,没想到她跟我打招呼说有上过我的课,”洪教授回忆起第一位成员的加入,“我还考了考她有没有认真看我布置的讲义,结果居然真的有认真看,所以我就问她要不要加入我的科研团队。”而这个认真的姑娘就是美金的舍友。
“我陪着舍友去洪老师的实验室,其实我只是想等着她一起吃饭的,结果迷迷糊糊就加入了洪老师的团队。”说起加入洪教授科研团队的事情,美金忍不住笑起来,“我大二的时候对科研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当时没有目标,也没有方向,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只觉得有这么一个机会挺有好的,就想尝试一下。”那个时候的陈美金,还从未想过自己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成果。
懵懂的扣响科研的大门,美金开始在洪教授的要求下阅读文献,写文章。“我英语不好,也不喜欢写论文。”她告诉记者,“但是反正我已经很无聊了,再看看‘无聊’的文献也没关系。”就这样,她在洪教授的指导下,大量的阅读英文文献资料,不断的做实验并写成论文。一不小心就坚持了三年。
尽管戏称自己是因为无聊开始“做科研”,但在洪教授眼中,美金是个非常适合做科研的学生,肯吃苦,肯钻研,有耐心,有恒心,还有创新精神。“有的问题她也许第一天、第二天没办法解决,甚至一个礼拜都没办法解决,但她会一直去想,直到把它实现。”
回想起泡在科研室的日子,真是痛并快乐着。“最难熬的应该是做实验的时候,很多时候出来的实验结果跟你设想的不一样,那么这个点就不能用了,需要重新去尝试,这是一个非常反复的过程。我有时还会为了等一个实验结果而熬整个通宵。”美金笑着回忆说,“记得有一次做实验要跑几百份图,等待的时间很长,那个时候很困很困,于是我抱着电脑坐在床上,一边等它跑图一边眯着眼睛,时不时睁开眼睛看看结果怎么样。”
对于美金来说,做科研是一件“随性”的事情,时间都由自己来控制。因为洪教授对于科研团队的学生并无强制要求,大家便把科研室当成自己的工作室一样,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来去。科研室里放着每个人的电脑、书本资料,甚至还有洗漱用品。“因为有的时候需要熬夜,太晚的话就不回宿舍了。我们基本上都在科研室里住过。”美金指着我们面前的乒乓球台,“这个是真的乒乓球台。大家压力太大的时候就在科研室打打乒乓球,放松一下。”科研室门口挂着的黑板上,还写着他们打球的比分。
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四的学生绕不过的大山,与许多学生的冥思苦想不同,美金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论文题目。“我不想写固定模式的、常规的内容,太枯燥了。”她果断选择了可逆式图像验证这个选题,虽然难度不小,但是她很享受这种不断思考与创新的感觉。
可逆式图像验证,即通过在原始图像中嵌入信息,图像的接收方可以通过提取嵌入信息来保护图像的完整性,且可以将未被篡改过的图像恢复成原始图像,也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具有非常广泛的运用。
事实上,这篇论文在美金大二的时候就埋下了种子。2014年,洪教授和他的学生科研团队(包括陈美金在内的四名大二学生)共同完成了一篇关于“可逆式图像验证”的论文,并在深圳举行的2015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上获得了最佳论文奖,当时正是由美金代表团队上台对论文进行报告。“不过当时只是有一个雏形,有一些地方一直无法完成突破。”
确定选题后,美金便开始没日没夜的泡在科研室,一遍遍的实验、思考,一次次的修改,终于在九个月后完成了她的毕业论文。“这篇论文我是第一作者,但是美金在里面的贡献占了很大成分。”洪教授解释到,“我们当时遇到了一个瓶颈,一直无法解决。如果不是美金提出在一个公式上进行变化,我们可能还是能完成这篇论文,但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
能够被SCI期刊收录对于美金和洪教授来说并不是偶然。“一开始就是冲着SCI期刊去的,”洪教授表示,“美金的成绩在整个专业里是名列前茅的,对她这样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普通的毕业设计答辩是比较不具挑战性。”洪教授认为,美金应该也能够为自己、为学校创造价值,“哪怕只是以后在找工作时有这样一篇优秀的论文,她也会非常耀眼。”
几经选择后,他们将论文投稿给著名出版商ELSEVIER旗下的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 SCI期刊(影响因子1.602),这是电脑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也是该领域SCI期刊中排名靠前。“美金的这篇论文对可逆式图像验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样性的解决方法,这应该是她的论文能被接收的主要原因。”
尽管对这篇论文有很大信心,但因为投稿时间较晚,洪教授和美金依然会有许多担忧和焦虑,“我比较好一点,应该是老师压力比较大。”美金笑着说道。“因为整整9个月都在做这篇论文,非常辛苦。”洪教授仿佛松了一大口气,“整个等待过程就是‘尽人事听天命’,还好有接受。”
美金很庆幸自己能选择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选择了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学校能聘请到这么优秀的老师,还提供这么好的科研环境,让我觉得很幸福,也充满力量。”她告诉记者,电气工程学院的老师都非常厉害,虽然有些表明看上去会很凶,但其实都会很友善的为学生解惑和分享,而对于自己的指导老师洪维恩教授,她更是充满了感激,庆幸自己在大二的时候遇上洪维恩教授,“我不是一个主动的人,因为洪老师来找我,我才愿意去尝试,是他给了迷茫中的我一个方向。他很会带学生,会非常细心、耐心地跟你讨论问题。而且他的方法特别好,并不会主动告诉你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而是给你一个方向,让你自己去思考、去研究。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是他让我慢慢喜欢上了做科研。”
“我在南方学院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师,也遇到了特别好特别温暖的同学,谢谢这么优秀的他们出现在我的人生中,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对毕业论文进行最后修改的同时,美金和洪教授也在耐心等待着另一篇投稿给SCI期刊的论文的结果,第一次发表SCI论文的兴奋和激动已经过去了,她称自己只需静静等待就好,“因为觉得一定会通过的。”她依然花大把时间泡在科研室,“毕业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项目中,所以有机会的时候,我会愿意花全部时间在这里,因为抓住机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