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博士毕业40篇SCI论文92年的特聘教授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  时间:2019-11-25  热度:

  尽管齐教授本科毕业时已经24岁了,算是大龄本科生,但他逆袭只用了三年时间。在西澳大学,他仅用了3年便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时仅27岁。更令人震撼的是,3年间,他总共发表40篇SCI,其中31篇一作和通讯。

  此外还受邀作为几个国际会议大会主席、编委会主席、分会主席、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10余个国际会议的专家委员会成员。被10余个会议/研讨会邀请做特邀报告。为10余个SCI期刊以及国际会议的特邀审稿人,为SCI期刊审稿50余次。

  这样的人才,自然也引来了一大波赞美之词。不管你懂不懂专业,也不论你了不了解高校科研工作,这样的简历放到谁面前都会闪瞎双眼。3年时间,40篇论文,平均每年10余篇,而且都是SCI论文,仅每年的业绩就够十个研究生毕业,够5个博士毕业了。

  而且,据说齐教授在本科期间也非常优秀,专业第二名,各种奖学金和大赛奖励拿到手软,公派出国交换,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还有报道说他当年也是多次被期刊拒稿,但最后“从冰火中淬炼”出来了。

  不过,他最亮眼的一项数据,却成为了最令人诟病的一点,那就是他的论文数量。如果放在几年前,大家也许只有惊呼的份,但自从最近曹校长的事爆出之后,大家对论文高产者的看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还有一些网友指出:他的研究方向大概有4、5个,一般人能专注于一个研究方向做下去就相当不错了,同时做4、5个方向,只会让人觉得不像是认真做学术。此外,文章多了反倒成出头鸟了,40篇文章,如果认真查,肯定有造假的地方。

  有相关专业的网友则一篇一篇地把他的论文拿出来看,很不客气地指出:他的论文基本上是把AI预测的一些算法应用到不同的领域,论文就是按照一个套路,流水线打造。还有一些论文纯属挂靠。而且,他还疯狂地自引,一篇文章10个引用,9个是自引。

  虽然小编在高校做人事工作多年,但奈何跟中南大学人事处的同仁一样,也是不懂专业,无法判断齐教授的真正实力。相信中南大学也采用了同行专家鉴定,不知道专家们的意见如何。不过,总得来说,论文这个东西贵精不贵多,以论文来定人才绝对是荒谬的,做科研也不是大跃进,不是放卫星,不是亩产万斤稻田可当床。像齐教授这样的学者,最好还是低调做事,先把特聘教授的聘期考核通过了再说吧。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