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校教师从教学转向科研,一篇SCI论文抵得上200课时,投入产出比更高!
教师这个行业是一个让人羡慕又向往的行业,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新政策,改善教师的待遇问题,使教授更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同。但是作为一个教师来说,教书育人,也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因为学校方面会有很多的绩效考核,让教师一刻也不能松懈。
绩效考核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因为教师的基本工资普遍不高,对于很多教师来说,绩效工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大家对绩效是非常在意的。绩效收入还细分为基础绩效、额外绩效以及奖励性绩效。
基础绩效与之对应的考核人物和职称挂钩,针对任务的不同,对应的绩效也不同,以一个普通高校为例,十级讲师每年的基础考核任务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教学任务,有216个课时;第二个就是服务任务,达到规定的90分;第三个就是科研任务,1篇SCI/EI期刊收录文章,每四年考核一次,需要发表两篇以上SCI/EI的论文。所以这么一看,教师的任务就不轻松了。
额外绩效是指在基础绩效之外,超额完成的绩效以及奖励性绩效。超额绩效包括课时、兼职、班主任、本科生导师等绩效收入,这些额外绩效的收入都不高,但是花费的时间很多,如果兼职班主任的线元。
奖励性绩效包括以下部分,1.获奖奖励,获得国家、省市三大奖,这对于教师来说难度非常大;2.项目奖励,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社科基金的项目进行奖励,如果是重点项目的线万元,青年项目也能获得3万元;3.论文奖励,主要以中科院的分区为标准,SCI一区奖励2万元、二区1.5万元、三区1万元、四区0.6万元。授权发明专利为1万元。
高校教师如今最容易拿到的就是职称和绩效方面的收入,虽然评职称对教学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非常顺利的。想要评高职称,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写论文,特别是项目论文,相比之下,写论文还是更容易拿到更高的收入,如果多写SCI论文,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积累,对申请项目和评职称上面都非常有优势。
如今更多的高校教师将工作重心往科研方面倾斜,投入和产出比是最高的,但是那些仍然坚守教学岗位的教师,无私奉献,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情怀,享受教学的乐趣。
易美云学术专注SCI/SSCI论文写作、社科基金申请、matlab编程培训等,海量SCI/SSCI指导课程、学术网站资源、科研工具、SCI/SSCI发表经验贴,免费在线咨询。欢迎关注我们,公众:易美云学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