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1比赛里,驾驶技术很重要,直接决定你能把车开多快,因为赛道路况和车本身都已经是顶级了。
在高速公路或者城镇道路上,驾驶技术一般重要,因为路况还不错,不同的车都差不多能开到一样的速度。
所以,当你发现提升自己的驾驶技术并不能让自己的车走得更快,努力工作熬夜实验并不能让自己发高分文章的时候,该下车就早点下车,该跑路就早点跑路。。。
杂志影响因子的计算是,两年内该杂志的总被引用率,除以两年内该杂志的总发文数。当然有细微修正,不过大体就是这样。
而且还要注意到一个现象, 现在研究的周期越来越长,以至于开始一个新课题两年内很难结束, 导致你的文章在两年内很难被后续跟进的原创研究引用,
所以现在原创文章给杂志贡献影响因子的“有效”引用越来越依赖综述,特别是其他杂志的综述。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工作发出来,有越多的杂志评论,或者摘要,或者总结, 你的工作就越能发在高IF的杂志上。
所以, 如果你想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就要注意以下几点。这几点不是你能否发文章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这几点是编辑是否能把你文章送外审的重要因素。
1. 活跃研究的领域。你去研究虾虎鱼肯定是没前途的。要选择合适的方向,踏进热门领域。能撞上大运最好,撞不上的话就短平快的追最新的热点。一般一个热点都会热3-5年,这个周期够你短平快1-2篇文章。
怎么选择活跃研究的领域?看研究经费都去了哪里。你的判断肯定没有大国的专家的判断准确。
你可以看到,比较一般的工作前几年引用很低,主要原因就是review少,靠跟进实验的引用很慢。
如果杂志关注或者操纵影响因子的话,编辑肯定会考虑这一点。不过我这篇两年被引了20次,也对得起杂志了。
综述文章不一定是全面评价你的工作,也许就是偶尔看到你用了个什么方法就拿过来引用一下。越交叉,被跨行引用的可能就越大。
人做出东西总希望能很好的宣传出去, 不但要发文章,还要到处旅行作报告。。。
space science大类前0.1%的2年引用量居然有100+,和材料持平,想不到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