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掀起一股科研热,小易非常乐于看到这个现象,正是因为科研热,才让我们的科学技术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武汉工程大学江吉周、周菁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李能教授团队、华中科技大学翟天佑教授团队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Andrew T.S. Wee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了以题为《Synergistic additive-mediated CVD growth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2D materials》的综述论文,并被入选期刊当期的正封面论文。
这篇论文第一单位是武汉工程大学,江吉周是第一作者,这是目前以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论文。论文 首次全面综述了几种典型的小分子或添加物对二维材料的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小分子或添加物对基于二维材料的光电器件的化学改性,进而显著提升其光电性能的作用机制。通过材料、物理、化学、纳米技术领域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新兴高品质二维超薄材料的合成,和高性能光电器件的构建与应用。
改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武汉工程大学科研团队在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领域的相关前沿性研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目前,该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新加坡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相信大家都知道,《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的最新影响因子为40.443,专门发表与化学综合相关的高级评论文章,属于一级学科顶级期刊,是化学化工领域公认的三大综述性学术期刊之一,有着很高的学术影响力,该期刊的论文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论文第一作者江吉周,在华中科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新型微纳米材料、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分析、食品安全、新型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SCI论文,总影响因子高达240,影响因子5.0以上的论文有20篇。
在科学研究上,他注重创新,而且讲究效率,如果论文中需要8张图,其中5张图拥有自主版权,他往往一有思路就立即画草图,并且在当天就把图画出来,正是这种高效的创新精神,才是他成功的原因。他告诫其他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多沟通、善思考、多提问、多总结,相信努力坚持一定会有成果。
在人才培养上,江吉周也非常有经验,他建议大一大二的学生要打好基础,培养科研兴趣,端正自己的心态,只要踏实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取得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他上课不局限于课本,将科研创新成果带入课堂,让课程变得更加深度,也带动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教学相长的方式,让学生将知识点记牢。
相信这样的科研精英不仅能在科研上取得更多的成就,还能培养更多的社会英才。
易美云学术专注SCI/SSCI论文写作、社科基金申请、matlab编程培训等,海量SCI/SSCI指导课程、学术网站资源、科研工具、SCI/SSCI发表经验贴,免费在线咨询。欢迎关注我们,公众:易美云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