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纳入了6个国际队列的meta分析显示,妊娠期使用锂盐并不显著升高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等一系列妊娠并发症及产科不良转归的风险,也不显著影响新生儿重大心脏畸形的风险。
然而,妊娠期使用锂盐可升高新生儿在出生28天内再入院的风险,而孕早期暴露于锂盐可显著升高新生儿总体重大畸形的风险(汇总后aOR 1.71)。上述风险须与其治疗获益进行权衡。
众所周知,双相障碍在妊娠期及产后极易复发,而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较为有限。锂盐是双相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但针对其致畸性及导致母子并发症(如肾脏及甲状腺副作用、新生儿早产等)的顾虑从未消失,也对该药的临床使用造成了限制。
既往有研究针对上述课题展开了探讨,但由于不良事件的绝对数量较少,导致结论并不确定。此外,很多潜在的不良转归在这些研究中并未得到探讨。
日前,来自丹麦、瑞典、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的一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meta分析,共纳入了六个国际性社区登记队列及临床队列的数据,旨在探讨妊娠期暴露于锂盐与产妇及新生儿一系列不良转归,包括妊娠期并发症、分娩转归、新生儿患病及先天性畸形风险的相关性。本项研究于6月18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影响因子 11.588)。
简言之,本项研究纳入了这些队列1997-2015年间全部存活单胎的母子数据,并比较了锂盐暴露组与心境障碍对照组的情况。其中,锂盐暴露组的产妇罹患双相障碍或抑郁症,妊娠期内被处方了锂盐,定义为受孕前1个月至分娩期间有至少两张锂盐处方,或在妊娠期内有一张锂盐处方,同时在前后6个月内被处方过锂盐。使用已知具有致畸性的药物的产妇被排除在外。
研究主要转归为一系列妊娠并发症、分娩转归、新生儿28天内再入院、先天性畸形(包括重大畸形及重大心脏畸形)的发生率。研究者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了锂盐暴露组相比于对照组在各转归上的调整后比值比(aORs)及95%置信区间(95%CI),具体统计学方法详见原文。
研究共纳入了22 124例妊娠,其中锂盐暴露组727例(登记队列557例,临床队列170例)。调整混杂因素后,主要发现如下:
1. 妊娠并发症及分娩转归:包括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小于胎龄儿。所有上述转归指标上,锂盐暴露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3. 重大畸形:包括1岁前诊断的心血管缺陷、神经管缺陷、尿道下裂、尿道上裂等(ICD-10 Q00–89)。总体而言,锂盐暴露组(含各个时间暴露于锂盐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然而,早孕期(妊娠最初的三个月)暴露于锂盐者的重大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汇总后患病率7.4% [95% CI 4.0–10.7] vs 4.3% [3.7–4.8]; 汇总aOR 1.71, 95% CI 1.07–2.72,如图1)。
4. 重大心脏畸形:包括房室间隔缺损及Ebstein畸形等(ICD-10 Q20–26)。无论是任何时间暴露于锂盐,还是孕早期暴露,锂盐暴露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本项研究汇总了来自6项国际队列的数据,其样本量及精确程度在同类研究中较为可观。结果显示,妊娠期使用锂盐不显著升高一系列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不良转归的风险,但可能升高新生儿在出生28天内再入院的风险。此外,孕早期暴露于锂盐可显著升高新生儿重大畸形的风险,但重大心脏畸形的风险似乎并无显著升高。
上述结果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新的信息。作者建议,尽管锂盐在预防心境障碍复发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也会带来某些潜在风险的升高,尤其是孕早期用药,权衡利弊和共同决策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