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

作者:  时间:2018-12-17  热度:

  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科学院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的通知》(粤科院人字〔2018〕111号)的有关规定,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面向社会常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如下:

  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成立于2015年12月,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隶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围绕粉末冶金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铝镁铜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及装备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是高层次人才聚集、创新驱动和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专业性研究机构,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科研单位。

  拥有2000平米的办公场地、18000平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孵化基地。拥有各类大型仪器设备180多台套,资产原值达5000余万元。建有国家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金属强韧化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9个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近200项,项目经费累计达1.5亿元,在研究所内部实现成果转移转化收入超过5亿元。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申请发明专利120余件,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专著4部。

  现依托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建有国家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金属强韧化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新一代金属耐磨材料技术创新平台、广东省金属复合材料加工与成形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金属材料短流程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铝镁轻金属材料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和广州市先进金属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及基础建设平台,拥有铝、镁合金熔体净化、晶粒细化技术,高性能压铸镁合金、变形镁合金成分性能优化及新合金开发,高品质铝、镁合金半连续铸造技术;半固态成形及液态模锻技术;铝、镁合金高效、等温、快速挤压加工技术及装备;适合轻金属材料连接的搅拌摩擦焊技术及相关装备;高效、低排放镁合金复合涂层处理技术;耐磨金属及陶瓷-金属基耐磨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工程化应用;拥有先进的粉末制备与改性、粉末成形与固结及后处理等工程化技术;公共试验车间形成真空气雾化制粉、高能球磨和机械合金化、喷雾造粒和气流分级,机械模压和高速压制成形、粉末增塑注射和挤压成形、粉末温轧和挤压成形,高温真空和气氛保护烧结、高温氧化物陶瓷烧结和真空热压烧结成形等实验条件并建成多条中试线。

  按照广东省委粤发【2017】1号文《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广东省人才计划系列政策、广东省科学院《关于印发〈广东省科学院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的通知》(粤科院人字〔2018〕111号)等制度执行。

  作为学科建设的领军人才,能够带领本学科在其领域赶超或者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包括:

  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及知名研究机构资深研究员,能带领本学科在其领域赶超或者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主要包括:

  ③ “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⑥ 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团队带头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领军人才;

  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或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正高级职称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2周岁)。主要包括:

  ③ 国家“青年千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拥有正式科研职位的杰出人才或优秀博士、博士后,或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副高级以上职务的优秀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近五年科研成果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① 在Science、Nature、Cell或影响因子20以上的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影响因子10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篇,本人排名第一或为通讯作者;

  ② 自然科学类,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科院JCR 1区或者在本学科权威期刊发表6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③ 所发表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经SCI检索,单篇近五年他引50次以上;

  ④ 相当于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入选者或同级别省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

  国内外毕业的优秀博士、出站博士后,进入研究所工作或进入广东省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SCI论文者优先。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