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子相继在国际高水平化学期刊发表SCI论文

作者:  时间:2018-12-16  热度:

  2-苄基/ 2-烯丙基取代的硫代苯并唑类化合物已经被证实有着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学活性(抗真菌活性),合成这些苯并杂环的方法通常以2-巯基苯并杂环和一些烯丙基卤/苄基卤试剂反应,或者使用有一定毒性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分步催化合成,故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张士博同学在董志兵教授指导下,将邻氨基苯酚(或邻氨基苯硫酚、邻苯二胺)和廉价易得的硫化试剂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以及烯丙基/苄基卤代物反应,在水中一锅法合成了相应的2-苄基/ 2-烯丙基取代的硫代苯并唑类化合物,本方法无需使用金属催化剂、操作简便(无需分离中间体)、对环境友好(在水相反应)、反应高效(产率最高可达94%)、底物适用性广,为合成这类有着药学活性的化合物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二硫代氨基甲酸苯酯有着出色的抑制杂草生长能力,故而受到了有机合成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合成此类化合物通常采用对水敏感的金属有机试剂(如有机锌试剂、有机镁试剂)和碘代芳烃反应,但金属有机试剂往往需要在较为苛刻的条件(无水无氧)下制备,操作较为繁琐;抑或使用一些不安全的(芳基重氮盐、二硫化碳)、或者昂贵的试剂(芳基高价碘试剂)作为反应底物。高明源同学在董志兵老师指导下,采用廉价易得的苯硼酸作为芳基源,与廉价易得的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反应,在廉价金属催化剂CuBr(10%摩尔当量)的催化下,高效的合成了这些化合物。张士博同学和高明源同学均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5级应用化学理科基地班本科生,自进校开始就加入了董志兵老师实验室从事科研兴趣研究,在有机合成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功底。在董志兵老师的指导下,二人先后主持了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次代表学校、学院参加各类竞赛,如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成果报告会、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竞赛,并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建院一来,非常重视本科生培养质量,并在人才培养领域进行了有益尝试。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化环学院于2015年组建了应用化学理科基地班,基地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扎实的专业课程培训和科研锻炼,培养创新型和科研型人才。张士博同学和高明源同学以上成绩的取得,也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三实一创人才培养模式上努力实践的具体体现。(来源:武汉工程大学)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