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sci影响因子

作者:  时间:2018-12-10  热度:

  的主要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为2015年与2016年发表的文章在2017年的引用次数。同时,本文也将关注相关期刊的被引用(高被引比率)与中国学者发表(检索标注为中国(单位)的比率,不包括海外华人)的情况。

  这一系列的期刊,特别是Nature与Science主刊的影响因子变化影响并不大,毕竟其学术的创新性与影响力是学术共同体的共识。

  除了传统意义的NS系列,Scientific Reports年发文超过2万篇,中国单位学者发表的比率达到1/3,而该期刊的高被引率为0.5%。同时,值得关注的是Nature推出了npj以及communications系列,不知在未来的几年内是否会对现有期刊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尽管不是NS,但是有一类期刊例如PRL,JACS在学者心中的地位是崇高和根深蒂固的,不是简单的影响因子高低可以左右其在专业学科内的重要地位。这里,我们关注一下最近几个新打造的期刊:

  PRX经过几年的发展,在PRL巨大品牌效应的情况下,其影响力和影响因子持续扩大;ACS Central Science由于开办较晚,发文量极少,竞争对手比较多,目前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而RSC前几年推出的ChemSci,尽管经过几年的发展,其地位和影响仍然不能和传统的两大化学期刊抗衡,随着其他众多新期刊的开办,其稿源也会受到持续影响,这几年的影响因子也一直徘徊不前;

  Cell出人意料的推出了Chem和Joule,但不如ACS,APS, AIP,IOP,RSC等学科期刊群所形成的巨大专业影响力,其未来发展与专业影响力还有待判断。

  需要留心的是,Angew. Chem. Int. Ed从2017年开始,中国成为该期刊发文量最大的国家,这在几大传统经典期刊中并不多见。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引人关注的新期刊,Applied Physics Reviews作为美国物理联合会(AIP)新推出的综述期刊,刚刚创办就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推崇,吸引了众多学术大牛为其撰稿,这与AIP长期以来的学术声誉和地位是密切相关的。

  这几年,该期刊就成为应用物理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综述期刊之一。重要的是,该期刊的文章往往深刻侧重在原理与概念的总结,特别值得科学家们的阅读与长期关注。

  Wiley系列,最近几年创办了多份新期刊,从而进一步推高AM和AFM的影响因子。目前,AM有望破20,AFM有望破13,Small有望破9。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AEM从2016年开始,AM与AFM从2015年开始,Small从2013年开始,以及绝大部分的AM系列刊物,中国都已经成为发文量最大的国家。令人惊叹的是,AM,AFM,Small,Adv Sci等期刊,2017年中国发文量已经超过该刊发文总数的50%。

  这里顺便强调一下, AFM并不是AM子刊,两者分别是该系列的通讯版和全文版,这一方面很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和学生往往混淆。

  ACS系列,其学术性和专业影响力备受推崇,总体来说影响因子普遍稳定。出人意料的,近年来Nano Letters影响因子持续下降,也许是因为其文章内容越来越偏向材料物理,不易提升其引用数量?

  ACS Nano发文内容更加广泛,影响因子继续稳中有升,并有望超过14。ACS Energy Letters在能源材料大热的背景下,首年影响因子即有望破10。

  Chem Mater作为一份老牌期刊,其在学术界的口碑一直颇佳,最近几年影响因子也是持续上涨,不知今年是否能迈过10的门槛?

  ACS AMI在发文量逐年增大的同时,其影响因子还将继续上涨并有望超过8,可见该期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ACS各大期刊中,中国单位学者发文量总体上保持稳定,普遍维持在期刊发文总数的20~30%,只有ACS AMI中国学者发文接近半数。

  RSC系列,最大的看点也许是在各大能源材料期刊的夹击下,EES能否超过30?新创办的Horizons系列中,Materials Horizons填补了RSC系列中材料综合类期刊的空白,其影响因子继续上升并望超过12;

  而Nanoscale Horizons的出现是否会和该系列的Materials Horizons形成竞争,又是否会让Nanoscale的影响因子停滞不前乃至下降?除了EES和Chem Sci外,中国也基本是RSC相关期刊发文量最大的国家。

  其他出版社的期刊,例如Nano Energy与Nano Research影响因子会略升,在保持影响因子高升的情况下如何吸引更多国家的科学家投稿和提升国际关注度仍然是这些期刊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国学者2017年的发文量接近或者超过70%)。

  NPG Asia Materials发文量小,影响力也极为有限,在众多材料期刊中略显低调。Carbon继续保持稳定。2D materials 则随着发文量增多的情况下,影响因子会继续下降。

  最后重点提到,在储能,催化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火热的浪潮下,能源材料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总引用以及高被引文章数量仍将远超其他类型材料研究的期刊,一些新的能源材料类期刊又开始陆续出现,例如,Joule,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Solar RRL;Sustainable Energy & Fuels等等,中国目前是能源材料类文章发表大户。

  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最近几年为什么会出现能源材料研究的持续大热(相关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幅高涨)?众多的研究进展推进了该领域哪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能源材料大热还会持续多久?材料学科的发展又将会推动哪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