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科研氛围,培养在校学生科研兴趣,提高学生及科研工作者的SCI论文写作水平,11月22日晚,由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科研与研究生教育科主办的“SCI论文的写作、投稿与修稿技巧”主题讲座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腔楼七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教授张红旗担任主讲人。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大职工、研究生及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部分学生近200人聆听本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一改医学讲座理论知识冗多的沉闷之风,张红旗分享SCI论文写作“干货”的同时,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演讲。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历与投稿经验,张红旗结合PPT,从SCI的定义、SCI论文的特点、撰写、投稿、修改等5部分为听众深入浅出地讲述如何写出一篇漂亮的SCI论文。
讲座伊始,视频《牛——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双手绘出解剖图书》带领听众领略张红旗凭记忆在黑板上画出脊髓横断面的风采。结合自身求学、教学及科研的经历,张红旗从复旦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发展历史谈起,讲述了一代又一代医学生们的求学经历。谈及现今医疗与科研交流日趋丰富时,他呼吁广大医学生积极收集论文资料,培养写作能力,为今后深造做准备。
在对SCI定义、SCI论文的特点的讲解中,张红旗强调在SCI上发表论文的重要意义,并对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及其计算公式作出阐释。随后,张红旗用“流行歌曲”“傻瓜相机”“比葫芦画瓢”“移花接木”等时代热词带领观众重新认识科研,生动形象地展现科研严谨之余趣味性十足的特点。接着,张红旗从“4W”“4C”“innovation(创新)形式”等浅显易懂的口诀入手,向听众介绍SCI论文一般格式、引言写作等方面的基本特点。
就SCI论文的撰写而言,张红旗从标题、眉题、摘要、引言、调查方法、参考文献、结论与讨论、作者与单位等8方面具体阐述论文写作的技巧。对于一些人抱怨写论文难的情况,他建议开题报告前,先列框架再填数据,严禁“马后炮”——开始写作时才确定框架;从自己写稿以及审稿的心得出发,他指出文章在精不在多,要言简意赅,直奔主题。针对大学生囿于定论,惧于权威的现状,张红旗借用“多种方法测量十层楼,有人建议推倒测,有人建议分层测”的故事,鼓励同学们要培养自身质疑精神,勇于向权威发出挑战。
谈及稿件的修改,张红旗将自身从业以来遇到的较好的英文文章润色网站、临床问题最新资讯网站、临床顾问网站、专业术语搜索网站、英文语音修饰网站等实用网站倾囊相授。一句“3瓶茅台都换不走”的调侃,引得全场捧腹大笑。针对投稿被退甚至被拒的现象,张红旗从编辑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编辑选稿的原则与标准,同时辅以自己改稿故事,传授稿件修改的“trick”(技巧)。随后,他又借用1982年消化科医生Marshall等人首次证明胃炎消化性溃疡是由一种弯曲状细菌引起后造大众质疑,不惜喝下去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最终证明实验结论,获诺贝尔奖的事例,鼓励同学们遇到困难不气馁,当稿件被拒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讲座尾声, 张红旗引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裴刚的话——“偶尔成功,常常沮丧,总是奋斗”作总结。他指出广大学生应提高自身论文写作水平,培养科研实验思维,并呼吁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