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一篇SCI论文的全部流程

作者:  时间:2018-10-17  热度:

  (1)Abstract——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1.阐述问题;2.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1.题X是重要的;2.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3.A、B有一些缺陷;4.我们提出了方法D;5.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6.实验证明D比A、B优越;7.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

  (3)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1.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2.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3.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4.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5.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Our Work——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1.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2.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3.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4.复杂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5.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Experiment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1.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2.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3.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4.给出结论。

  (6)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1.快速简短的总结;2.未来工作的展望;3.结束全文。

  (7)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1.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2.与前文保持一致。

  关于研究内容的表述。任何研究问题都会涉及到许多具体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研究的内容。但是,任何课题都不可能同时对所有因素逐一进行研究,因此,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与具体内容,目的是避免课题过大、过空,使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可以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等。对以上所有问题都进行研究,则范围过大,内容过于庞杂,不易研究得深入。

  你可以自己选择推荐或者排除审稿人。许多SCI期刊倾向于把这些决定留给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比编辑更清楚谁最有资格来评估你的工作。如果文章不被拒收的话,期刊主编都会提出不同程度修改意见。充分全面的回复修改意见是文章能被接收的前提,切忌选择性地回复,这会被理解为你对他们的意见不重视。同时,你必须在文章中的相应位置标明哪些是已经被修改过的。如果不能满足审稿人的修改或补充建议,也要提供充分合理的理由来说明。

  JCI:医学方面经常投的杂志。与Lancet与新英格兰比,差一个档次,但是也是一流的杂志了,14分,它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不象前两本杂志,若是基础研究,水平就得类似Cell那样,或是临床方面,就得是大规模研究,或极度创新的或突破性进展,否则免谈。但JCI简单了,如果用基础研究的方法论述临床某一个常见的问题,基本就可以搞定。但是如果仅仅做临床,那是难发表的,不过JAMA倒可以考虑,但那是有门户之见,不是一般人能投成功的。 另外,投稿时,有许多杂志稿源不够(主要是发表量大,而且SCI分数不高,2-4分之间),他们审稿特松,如brain research, BBRC,brain,pain等,这类杂志审稿松得要命,因为稿源严重不足!基本只要写作没有太多的问题,投去很快能接收,而且发表极快,但是文章水平就不好说了。 另外,做科学,有几种说法,有idea 的大牛人,那是发表CNS文章的。如果没有呢,那就做做模仿或gap junction的工作,也可以混日子,模仿和gap junction工作,也能发表6分以下的文章还是行的。但是一定要跟上时代,老是找最新的东西模仿,不过这样基本难以形成自身实验室的特色了,也不会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体系。

  如果你个人在某领域进行了多年研究,你觉得某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应该在于某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如果很少有人注意此方面研究而你首先开始,那你的文章就创新。这种方法创新的前提是,你在该领域有多年研究;否则很有可能失败。因为你认为创新的东西可能是人家已经做过的(只是研究失败,所以没有报道),或者你的思路本身就是错误的。

  在网上查询希望投寄的杂志,了解其投稿程序,目前很多杂志都可以采用邮箱投寄稿件了,因为这样会节约很多时间。亲自打电话咨询,目前其稿件的安排情况,因为很多核心期刊的稿件都很多,打电话的目的是确认你的文章大致能够安排在哪一段时期,以及审稿周期都一并了解了。各家杂志的审稿周期有异,得到了确切的答复后,再将文章通过邮件传过去,并确认对方已经收到文章。然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心等待了。待文章审阅回来后,编辑部会结合审稿人的意见,提出修改建议,让你修改,这时应该很好地把握时机,尽快修改,按要求把电子版发回编辑部,进入用稿程序。根据和编辑部的沟通,缴费,进入用稿程序……加强和编辑部的沟通,多打几次电话,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按上面说的做了,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多看高质量文献,多修改文章。在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大量阅读和自己方向相关的前沿文献,一定要紧跟前沿性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这样有利于你实验方法的改进和思路的打开。同时可以提高写作论文的能力。特别是遇到一些经典的表达,比如摘要,图片描述,实验结果和理论模型比较等的句子可以总结整理出来,打印出来,没事常翻翻看看。其实就是起步难,后来的文章写起来就容易多了。此外,投稿时候还要记得尽量选和自己方向比较合适的一些期刊去投稿,要不有时审稿就会很慢,因为编辑要找比较合适的审稿专家审你的稿件就要花比较长时间。

  边做实验边写文章。很多人认为实验一定要做出实验结果来才开始写文章,我并不赞同这种做法。我觉得在你有实验思路的时候就可以写文章了,因为国外很多期刊还是看重创意,创新的。实验思路越简单,同时没人做过,那说明写的文章越有价值,录用率也越高。还有一旦一个实验做出来了,一定要多看文献多思考,看自己的实验是否有改进的地方,如果有提高的地方,说明你的机会又来了。所以不要只埋头做实验,要理论实验同时跟进,有想法就多写写,最好一口气写好再修改,不要写一段修改下,休息一段时间,再接着写。我建议整片写好了再慢慢修改,这样也不容易打断整篇文章思路和逻辑。改文章一定要仔细、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有句话说:文章是靠改出来的,不是靠写出来的。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