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消息 (记者杨佳峰)网上开店卖论文,每篇一两万,声称一年内卖出去的有8篇都进了SCI索引。近日,这名自称“房奴博士”的做法引起武汉大学博导沈阳持续关注,他借此呼吁高校应破除SCI依赖症。
武大信息管理学院、长期从事网络研究的教授沈阳说,他去年发现并了解了这名“房奴博士
”:去年毕业,毕业前做了大量实验,这给他写论文提供了基础,去年10月至今已写了17篇论文在网上卖,其中8篇均卖出,单价约2万元,还被录为SCI文章,前不久刚卖的一篇论文也上了SCI。
昨日,记者网上联系了现居上海的“房奴博士”,求购一篇能上SCI的论文,他当即让记者登录博客“SCI论文小铺”选论文。
进入博客,记者看到了兜售广告——“转让、购买、代写、代发SCI论文,可供化学系、材料系、物理系的人使用。”当中还附有多篇待价而沽的论文标题。记者要了篇论文,关键字是“金属配合物、发光、有机光电子、激发态性质、量化计算、传感器”。“房奴博士”开价18000元,可通过支付宝付费。记者担忧能否上SCI,他称:“我选的都是国外老牌杂志,您说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如果不幸发生,我会全部退款。但我同时会要求撤回稿件,重新投稿。”
见记者犹豫,“房奴博士”坦承自己也不能完全保证上SCI,但称“我投的是elsevier(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上的,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应该不大”。
记者问及以前的售卖情况,“房奴博士”称,目前卖出的论文中,有8篇进了SCI索引,这与沈教授了解的情况一致。为何卖论文?自称30岁、就职于上海一家公司的他在博客中提到点滴:“这一切都是为了钱,拜房地产开发商所赐……努力写作中。”
“有人卖SCI论文,说明社会太唯SCI论了。”昨日,长期从事高校研究的武汉大学教科院教授胥青山说,十多年来,在我国科教系统已形成了以SCI论文数量为重要考核指标的论文评价体系。现在大学的学科评估排名,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评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申报,科研项目审批结题等,无一不以发表SCI论文数量为重要考核指标。此外,对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年终奖励,优秀人才选拔,引进人才等,SCI论文数量也是重要指标。在这种指挥棒影响下,科教界已形成“唯SCI论文数量”的固定思维模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国SCI论文数量从1998年的2万多篇增到2008年的11.2万篇,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真正被引用的却是倒数,数量多质量差”。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