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大有位“科研狂人”一年发表7篇SCI论文

作者:  时间:2018-08-16  热度:

  他是一名“科研狂人”,为了取得第一手数据,走进深山两月饲弄鱼儿,孤苦伶仃却乐在其中。他对科研的痴狂,让导师都忍不住劝他多关注科研之外的风景。

  他叫刘立维,是华中农大水产学院营养与生理系的一名在读博士,他一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7篇SCI论文,都够博士毕业3次了(注:S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博士毕业需要发表2篇SCI论文或1篇系数2.0以上的SCI论文)。

  前晚深夜12点,华农水产楼灯火通明,刘立维刚刚忙完草鱼饲料生长代谢的实验数据处理,他打个哈欠伸了个懒腰,准备回寝室睡觉。此时,校园里传来稀稀落落的爆竹声,他才意识到要过小年了。这只是他数次开夜车做实验的一天,对此他已习以为常。

  刘立维说,他对科研“走火入魔”是从研究生一年级那个暑假开始的。当时,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家”搬到实验室。此后的两个多月,他吃住都在实验室,“就是为了更专心地做实验。”

  刘立维两月的实验室之家生涯,每天以喂鱼开始,以收拾鱼缸粪便结束。刘立维说:“每隔十分钟喂一次,鱼吃完一小时后得用吸管小心地把粪便完整的吸出来,然后在吃午饭前把粪便烘干,虽然看上去有点恶心,但做完后照样得吃饭。”

  实验后期,为了分析鱼骨的各种矿物质等的成分含量,刘立维需要把鱼骨头磨成粉,机器不行,只能用手,经常一磨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手磨出了血,刘立维只是用纱布简单一包扎,二话不说继续磨。

  这些经验,让他收获了SCI论文《在饲料中用预处理和喷涂两种方法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对草鱼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深山实验求线月,为了做有关鳜鱼营养生理的实验,刘立维来到湖北麻城的浮桥河水库,躬耕山林,过上了一段原始人生活。

  “实验成功或得了什么奖以后,师兄都会请我们吃饭。”营养与生理系研究生二年级的袁小琛笑着对记者说。在师弟师妹们的眼中,刘立维不仅是个科研狂人,还是个平易近人的“大哥哥”。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