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喜欢的文章该怎么写 Introduction

作者:  时间:2018-08-04  热度:

  在SCI发上一篇文章,意味着更早的博士毕业,更快的职称评估,更广泛地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多少科研人员孜孜以求的“小目标”。但是,困难往往来自于,搞科研的可能写作底子差那么一点,再加上用英文写作就比较底气不足,还有就是估计不了解老外期刊的审稿习惯。如果你继续阅读,那么这些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3.然后你需要一个衔接,引入到自己的课题,即Bridging statement;

  每个部分的长短是不一样的,通常第3步会短一些,毕竟就是个桥梁作用。当然,也不是4个步骤全部要写全,比如特别针对一些本身就比较短的论文,1和2有时候可以合并。但是最好都能涵盖,这样逻辑清晰。

  万事开头难,其实也不难。开篇通常有这么一些套路:比如很多研究针对这个领域,比如这个课题非常重要,比如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比如被普遍接受的知识等等。常用到的一些语句: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开篇,比如直入主题的写法等等,有些期刊也有自己固有的特色。

  这时候可以描述一下前人的研究都做了什么,并且有意识地拉回到自己的研究,让自己的课题闪亮登场。此段可长可短,如果你感觉你的目标群体不是很熟悉这个领域的课题,可以多写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定义、理论、特殊方法等等。所以,对于IMRaD类的文章(introduction, materials/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通常这部分就会写的比较多,可能占到Introduction全文的25%。但是要切忌花费太多文字,毕竟这不是一篇文献综述。

  介绍前人经验的时候,需要你表明自己的立场,这也是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表明立场,无非是点头,摇头,不置可否。下面罗列一些不同情形下常用的词语供参考。如果不是很确定,或者在并没有确凿的的证据的情况下,建议稍微保守一些,多采用中立的说法。这样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一般来说,是一句或者两句话。 介绍了前面的经验之后,需要通过它承前启后, 引出自己的研究。比重不大,但是分量不小。通常有以下三种说法可以承前启后:

  这里可以说说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可以讲讲你的研究范围,或者先阐述一下你的结论,也可以列举你要探讨的问题或假说。这一句或者一小段话可以说是整个Introduction中最为重要的,需要使用准确,精炼,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如果你的研究打破了领域内的空白,或者是首次提出了一个新方法,那也不要忘记在这里明确提醒编辑,审稿人和未来的读者。

  说到这儿,Introduction部分四步走的套路就介绍完了,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请各位自己捞捞干货,实践出真知,开始创作吧。

  语言不过关被拒?美国EditSprings--专业英语论文润色翻译修改服务专家帮您!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