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很多在该领域国际知名的期刊(如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的会刊AIAA J)都排在了CJA之后,可以说是非常可喜可贺啦!而与2017年相比,CJA的影响因子由1.307增至1.614,增幅23.49%,总被引频次由1655增至2138,增幅29.18%。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发布的数据中,CJA的ESI TotalCites(ESI总被引次数)在所有SCI收录的工程类期刊中排名346/867,位居Q2,表明其学术影响力在全球867个SCI工程类期刊中也是表现优秀!
《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ISSN 1000-9361,简称CJA)创刊于1988年,与Elsevier合作出版,英文月刊,是同行评议、开放存取的国际化期刊。CJA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北航资产公司文化传媒集团出版。
CJA办刊宗旨为交流国内外航空航天领域新成果,推动航空航天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CJA编委来自全球14个国家,均为航空航天领域知名专家;来稿来自于60余个国家。
CJA刊出内容包括:流体力学与飞行力学,固体力学与飞行器总体设计, 电子电气工程与控制,材料工程与机械制造等。
CJA具有独树一帜的办刊理念,在全球航空航天领域期刊中名列前茅。作为中国在该领域的旗舰期刊,CJA将继续与中国正在迅速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紧密相伴,探寻未来,引领学科发展。
Ø 2013年起,期刊在Elsevier的数据平台实现开放存取(OA),全球读者可以免费下载;并实现论文in press,论文一经录用即可单篇发表,电子版发表周期5个月左右
何庆芝,飞行器结构力学家。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曾任交通大学、北洋大学助教,清华大学讲师。1952年后,历任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航空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为创建我国弹道导弹专业作出了贡献。1958年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1974年以来在飞机结构损伤容限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获得成果。
诸德超,中国著名计算力学和结构动力学专家,航空教育家。1933 年出生于上海,1950 年到1953 年先后在浙江大学工学院和南京华东航空学院学习,1953 年后到北京航空学院学习、研究和任教。诸德超教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创始人之一,他自1958 年以来长期在北航主讲“飞机结构振动分析”、“变分原理及有限元”和“近代固体力学”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留学生等优秀人才40多人。
朱自强,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9月生,上海市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专业。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空气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空气动力学研究所顾问,《力学学报》编委。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一、二、三届理事,国家教委工程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应用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等研究。曾主持与领导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863高技术以及航空航天领域多项科研项目。著有《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现代飞机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亚超音速定常位流面元法》。译著《对流传热的物理和计算特性》。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过100余篇论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二次,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二次、二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一次,航空航天教学科研奖励基金二等奖一次,航空基金资助项目一等优秀成果奖一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孙晓峰,男,1962年8月出生,1978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并在该校获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从事气动声学、叶轮机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于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现任973首席科学家,中国航发外部董事。
副主任委员(副主编):蔡斐 韩杰才 聂宏 魏炳波 杨树兴 张军
为了充分展示中国航空航天的科研成果,加大力度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CJA近几年策划出版了多个国际专栏,对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形成了品牌特色。案例如下:
你知道吗?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编辑部长期开展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的公益讲座,深入航空航天多个研究所及院校,听课人数达数万人次。仅2017年就走访了20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欢迎关注航空学报微信公众号:HKXB1965
讲座福利:航空学报编辑部《如何向世界一流期刊成功投稿》公益讲座。时间: 7月20日上午9:00-11:00,地点:柏彦大厦20楼会议室。主要针对北航学子,有意参加者请联系编辑coco726802,名额50人,额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