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少锋:担任SCI审稿人,成为莫尔顿奖首位中国得主,博士路上他一直在创造奇迹|中南达人NO.129
学士:2007年9月-2011年6月就读于郑州大学力学与科学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
硕士:2011年9月-2014年6月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安全技术与工程专业;
博士:2014年9月-2018年6月就读于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2篇,SCI检索会议论文1篇,EI期刊论文4篇;
·获得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A:关于莫尔顿奖,2016年时我在有关期刊上发表了文章,2017年时收到了莫尔顿奖方的邮件,表示我的文章有机会可以获得奖章。半年之后,我的论文就评上了莫尔顿奖。一开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没有复杂的过程和繁琐的资料就获得了奖章,在了解了莫尔顿奖之后很惊讶也很开心,这是对我而言一个很重要的奖项。
A:我高考的成绩不太理想,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生源较少,我是被调剂到安全工程专业的。对于这个新兴的专业,自己也很有兴趣,慢慢的了解之后也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与了解的专业,所以我从本科到研究生到博士都没有换专业,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科研工作。
A:我一共换了三个选题。研究生时的第一个课题关于煤火:煤在岩层下是一层层分布的,当没有充分开采时,留下部分煤,会使煤慢慢的自燃,产生有害气体。所以我的第一个课题就是有关煤火的安全治理。读博士后来到中南大学,中南大学的矿业研究主要针对金属矿的非煤矿山,我的第二个课题就关于金属矿山的机械化开采,能够使金属矿不再单纯使用爆破法开采。在这个课题中,涉及到很复杂的岩石力学问题,我的第三个课题围绕岩石的破裂,具体金属矿岩石的开采。
A:我觉得最棘手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研究方向的确定,本科对于这个学科不甚了解,到研究生博士时要面临寻找研究课题的困难。对此,我们的导师每周开一个例会,每个人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导师会对此进行讲解,针对课题的难易度、目前的研究程度,把我们拉到正确的道路上。另一个困难是论文的发表,作为博士,论文很重要。我发表第一篇SCI时,要转变之前的论文写作思路,确定论文内容之后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分析,将图表写成论文后改写成英文。上交之后要面对行业中的精英人士的审稿,他们的三四十个问题,要一个个的进行回复。有的问题回复答案可能比这篇论文的篇幅还多,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A:一定要多练习,各篇论文的准备时间肯定是递减的。随着对期刊的了解,和审稿人的交流,各种不同的课题论文应该相对应不同的期刊,要找到适合发自己的论文的期刊。
A:SCI会在相应的领域发表了较多文章,相对较活跃的人中挑选审稿人。我在发表SCI论文之后,就收到了期刊审稿人的邀请函。这是一个无偿的审稿,一篇文章可能会给一个月的审稿时间,在这一个月里都要反复的去看这篇文章,然后给出自己的意见。就像我上交的文章也会被其他审稿人审核一样,这是一个学术共同体的事情。成为SCI的审稿人是对我的一种认可,虽然会耗费时间,但是会了解到其他人的学术研究思路,了解其他人和期刊之间的沟通,对于以后的科研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很多大型的期刊都在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审稿人数据库,发稿人和审稿人身份的不断交换,是学术知识的一种交流传递。
A:最看重的应该是文章研究的科研问题,要看他所研究问题别人有没有研究过,文章中要有创新点,如果文章达不到一定的学术层次是肯定不行的。接下来就要关注文章本身的逻辑结构和图表的清晰程度,以及语言方面能否达到发表SCI的标准。
A:在这六项当中,有四项是有关实验过程中实验设备设计,另外两个是在做项目时针对现有的复杂工具来发明简单的工具或是一个小型的系统,完成之后要转化成专利来保护。专利的申请要先由代理机构将专利上交给国家,国家会公开专利,审查专利是否能达到授予专利的标准,整个过程要两三年的时间。我这六项专利申请的相隔时间不是很长,15年申请的四项已经得到授权,16年申请的两项还在审查过程中。可能在研究生阶段在科研实验中就陆续有过这种发明,但当时申请专利保护的意识不够强烈。博士以后的专利保护意识才逐渐强烈。
A:每年国家都会有硕士生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的机会。一般都是博二时申请,提交申请前需要先自己联系好国外的导师,收到导师的邀请函,并和导师一起写好研究计划。首先要提交申请到学校,通过初审后再提交到国家相关机构,经过国家的批准后办理签证,获得联合培养的机会。
A:最让我感觉特殊的就是澳大利亚的学校有比较自由的学风,导师有导师的事情,学生有学生的事情。除开两周一次的例会上导师关于学术研究的沟通之外,其余时间都是自己自由支配的,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A:帮助最大的人应该是我读大学时的女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对于科研方面,帮助最大的是导师,但是精神和生活方面,帮助最大的肯定是另外一半。她给我的陪伴,不只是生活上的照顾。我读研究生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读博士时已经快接近30岁,又到不同的城市,其实是没有稳定的生活的。买房的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感谢她在这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很理解和支持我的科研工作。在我的科研遇到瓶颈时也会对她吐槽,她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她能很好的理解我的坏情绪,帮助我调节,也能让我更好的直面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A:我平时喜欢打篮球,空闲时间就会去和师兄师弟一起打篮球。再一个就是我喜欢写一些随笔,发表科技论文时文风和思维都需要很严谨,但是写随笔可以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放松。
A:我还是希望以后尽量留校,如果不能留校我希望可以去高校当大学老师,可以沿承博士时的科研项目。
无论以后读研究生或者博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英语学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也会有不同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