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来的狠人:论文被拒稿后他怒干一瓶病菌液

作者:  时间:2020-03-23  热度:

  学不来的狠人:论文被拒稿后他怒干一瓶病菌液,作为一名研究僧,当你呕心沥血,皓首穷经,花费数以月计的宝贵青春年华,终于把自认为完美无缺、笔酣墨饱的论文满怀希望投递出去时,你看着投稿成功的邮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澎湃,幻想着论文印成铅字时的梦想成真,仿佛自己能够评杰青、争长江、当院士,未来一马平川,人生从此巅峰

  此时一种叫「审稿人」的「Boss」往往会出现在你幻想通关的关键途中,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之势让你分分钟回到梦醒时分。

  当然,如果他们心情好的话,可能你只需要回到电脑前做一下修改,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是让你感到绝望的一招 KO—— 直接拒稿。

  披星戴月、闻鸡起舞的研究成果不被同行认可,直接被拒稿想必是科研生涯中最为痛苦的事情之一。

  被拒稿后史上最硬核的操作莫过于巴里 · 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将自己提取的实验细菌一饮而尽,以求自证。

  1983 年,当时主流思想根深蒂固的认为胃溃疡是由于压力、刺激性食物和胃酸过多引起的,而非菌类感染所致。

  年仅 31 岁的巴里 · 马歇尔通过使用微氧培养方法将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成功分离出来,他兴奋地撰写成文,提出胃溃疡和胃癌是由这种细菌引起的的假说,并投稿给澳大利亚肠胃病学会。

  彼时审稿人需要从投稿的 67 篇论文中选出 56 篇制定成册予以发表(过稿率接近 85%),评审委员们扫了一眼这篇「离经叛道」的论文,摇摇头随手扔在一边,并在最后的拒稿信里写道:

  礼貌地感谢马歇尔的投稿并希望他能在根据同行评审意见修改自己的工作以后再重新投稿。

  不过,初生牛犊的马歇尔可不是省油的灯,这小暴脾气,他一口气怒喝下一试管从病人胃中提取出的幽门螺杆菌而患上胃溃疡来证明自己的重大发现,最终这一发现直接扭转了几十年来胃溃疡的错误医疗与诊治。

  硬核的 Barry J. Marshall 也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荣膺 2005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至今他还深刻记得,当充满细菌的培养液滑落喉咙时那令人窒息的口感和返璞归真的回忆。

  面对心仪期刊的拒稿,像大佬马歇尔这种过于「令人不适」的操作是不常见的,但有的大佬也很硬核。

  德国生物化学家汉斯克雷布斯(Hans A. Krebs)的科研生涯出奇的顺利,发表 50 多篇论文。

  后于 1937 年将最新发现「柠檬酸循环」投稿给 Nature 杂志,第一次遭到拒稿,并且拒稿信表示现在没有多余的篇幅来发表他的研究,也不能确定何时能发表,如果他不介意的话,可以慢慢等。

  硬气的克雷布斯决定以后不在 Nature 期刊上发表论文,反手就转投其他杂志并很快被接收了,也正是这篇《哺乳动物体内柠檬酸与 α- 酮戊二酸的合成》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文章,汉斯克雷布斯(Hans A. Krebs)因此获得 1953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拒稿来袭时,人家大佬有资本硬核操作,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即使在屏幕前绝望愤怒,一把菜刀带闪电恨不得立刻问候审稿人的叔叔阿姨,当回信时我们却往往言语谦逊,笑靥如花。

  当然也有硬核的作者选择拍案而起,忿然回怼,今朝有气怼回去,哪管他日再相逢。

  「这是我们的最最最最最新版手稿,我要改吐了,希望能够满足你们和嗜血成瘾的审稿人 我是不会点对点回应的,毕竟这些疯癫的审稿人更喜欢通过折磨我们这些碰巧落入他们魔掌的作者来对抗自己的人格问题和性挫折 编辑不用把论文给审稿人 C,实际上我们已经向疑是审稿人 C 的四五个人邮寄了信件炸弹 我希望你们能够对此次修改版本满意,并且认识到这项工作是多么迫切需要出版。如果你们不出版,你们就是没有一丝人性的应该关在笼子里的怪物,我诅咒你们 若发表作为回报,我们乐意帮忙审这些审稿人的论文。」

  这这这 也太硬核了吧,面对即将被拒的稿件,作者用嘲讽、恐吓加威胁的语气将这场来回 Revise 数次的拉锯战一招制胜,虽然稿件最终的命运如何不得而知,但这封仅一页的回怼信已然被发表成 SCI 供后人瞻仰,可谓回怼一时爽,一直回怼一直爽(手动狗头)。

  一篇论文从酝酿到实验再到成文历经艰辛、凝结心血,投稿更是漫长的等待,期盼已久却等来拒稿甚至审稿人毫无情面的狂批,出师未捷身先死确实令人沮丧。

  不过经历多了不也就习惯了,毕竟很多研究成果在被拒绝之后,最终的成果往往会比初稿更好。

  硬核操作咱不敢来,审稿意见咱也不敢多问,咱不妨就安静地做个美男子推荐阅读:非参数检验,喂马、劈柴、面朝大海,佛系期待世界和平。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