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最佳范文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最佳范文 立论依据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 我国学术界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就开始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 突出。然而,将大学生就业与和谐理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最佳范文 立论依据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 我国学术界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就开始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 突出。然而,将大学生就业与和谐理念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虽然中共中央以及各 级政府,社会上企事业单位都很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实施各种积极的就业政策,但是中 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仍然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解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 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高校和谐、个人幸福的根本保障。它与社会、高校、个人的切身利 益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攻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实施积极的就 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端人才,实现大学生和谐就业能够推动和 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选择本课题是基于社会现实问题提出来的,旨在通过分析研究能够在 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而实现大学生和谐就业,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研究目的: 近几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日渐高涨, 因此,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 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急迫性和重要性。 首先,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如果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情绪,会诱发各种 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其次,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成功就业,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最后,, 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解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是国家繁 荣、 社会稳定、 高校和谐、 个人幸福的根本保障。 因此, 文章试图突破性地从和谐理念出发, 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等方 面分析出现就业不和谐的原因, 进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 从而达到大学生和谐就业。通过本论文的系统研究,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 育健康运行、大学生个体社会价值实现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研究意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2015 年 3 月,温家宝总理郑重指出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 系他们的尊严。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其追求理想、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 新起点。大学生能够和谐就业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进展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环境不和谐、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指导欠缺等多方面原因造 成大学生就业不和谐的现状。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 深入研究大学生和谐就业 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 第国内外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活跃,发表的文章也积累了一定的 数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关于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的研究比较少,本文章主要 研究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 这样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第大学生和谐就业是本研究很重要的一个观念, 虽然已有文献中出现过这个名称, 但鲜见对 其的界定,对此,本文章试图对其进行阐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弥补了对该问题研究的不 足,丰富了在大学生就业领域研究的内容。 实践意义 第研究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能够加快国家制定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能够推动大学 生就业机制的完善。 第研究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能够为高校进行教育改革、转变大学生培养模式提供一定 的借鉴作用。 第研究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能够为用人单位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一定的启示,从而 加快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完善。 第研究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能够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解决就业难题提供一定的启示 作用,从而实现和谐就业。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大学生就业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目前,发表于各类杂志刊物的关于大 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也已积累了相当大的数量, 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多理论指导。 但是,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和谐就业的研究相对较少,理论成果相对也比较少。同时,传 统的研究视域、研究取向、研究路径有待进一步改善,这就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 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我国理论界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 20 世 纪 80 年代末,当时主要是研究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业需要与毕业生 对口就业 的问题,而对 就业制度本身以及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性的东西较少涉及;第二个时期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因此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及就业观念的变化上;第三个时期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在 世纪之交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研究大众化进程 中的就业制度改革、就业矛盾的新特点、就业中公平问题、就业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就业的 前景等问题,成为该时期的重点。目前,中国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和谐现状凸显 出研究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就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 了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研究 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所做的调查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闵维方等做的 《2015 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15),浙江师范大学王永珍 等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15),共青团中央学校 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做的《2015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王霆、杨玉 梅、张瑾研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能力调查研究》(凤凰网教育,20XX),杨建超 的《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现状调查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张丽坤、杜殿会 等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科技信息,20XX)等文章。这些调查研究内容 较为详实、客观,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针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和对策的研究理论成果比较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西安科 技大学倪渊的《大学上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沈燕的《试论严峻就业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 业工作的突破点》(中州学刊, 2015),郝晓艳《大学生就业难及其解决思路》(中共山西省 委党校学报,20XX),姬养洲的《20XX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人才资源开发, 20XX)等文章等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学者们大都是在分析中国目前大学生就业 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家庭、学生自身等方面出发分析就业难的原因并 寻求解决对策。 对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的研究 对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研究的文献比较少,与其内容相关的文章有:文学禹《 民生视 野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析》(兰州学刊,2015),杜娟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和谐就业的 思考》(科技信息,2015),杨邦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探析》(厦门理工学 院学报, 2015), 王彦英,陈建波的 《和谐社会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论》 (中国市场, 20XX),宋亚飞的《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企业家天地,20XX),王泽兵 的《大学生和谐就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5)等文章提及大学生 和谐就业, 或者将大学生就业与和谐社会相结合, 但是对大学生和谐就业都未做出明确的界 定。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由于各国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高校教育发展程度、社会现状各不相同, 各国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不同特点。国外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是建立在成熟的劳动 力市场基础上的。 学者们大多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研究就业问题。 劳动力市场理论主要运用工资竞争、 职位竞争等理论来分析, 完善劳动力市场是解决毕业生 就业问题的重要步骤。 大多数学者分别从毕业生的供给、 需求、 供需匹配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例如, 卡诺就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归因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 认为是资本主义企业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 因为失业大学生的存在有利于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也有利 于压低工资和提高在岗大学生的生产力。 国际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角度,是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研究,并 围绕这一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探讨。比如,大卫、皮尔斯的《进入高等教育前的就业力和学 生的教育经历》、曼兹、约克的《向高等教育过渡:关于 就业 力议题 的一些观点》、曼 兹、约克和皮特尔、奈特的《本科课程与就业力》等都从高等院校和学生自身为出发点探讨 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