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博士摊上大事了因为论文写了自己的导师原本没问题却闯祸

作者:  时间:2020-01-24  热度:

  研究生,对于很多老一辈的长辈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遥远的距离。在新世纪之前,但凡是提到了研究生,那就说明在学业和专业上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准,从对国家的做贡献程度来说,这些高层次的人才能够做出以一抵几的相应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研究生的数量也是快速增加。当初只要一说研究生就感觉十分有震慑力的情况,在现在已经需要将研究生详细地分成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了。甚至于,因为各种事件,原本十分神秘的博士阶层,也不再神秘了。

  近日,有关博士人才的成长以及相关博士导师方面,发生了一件比较有争议性的事件。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某博士生,其博士论文答辩的题目,便是研究导师的教育思想。单纯从学术上来说,无论研究的对象是谁、研究的方向集中在哪个方面,只要能够说出有层次、有深度并且是具备个人观点的学术意见,这原本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研究自己导师的教育思想,虽然从研究对象上来说有点就地取材、简捷方便的优势,不过稍微操作不当,便会引起异议。这位在2019年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高等教育专业博士,这段时间就因此陷入到了风波之中,而影响更大的,莫过于其导师同样受到了影响。

  原因此前担任了该校校长十几年的张楚廷教授,非但是指导了自己的博士门生进行论文写作,而且这位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的论文答辩会上,张楚廷教授还同时担任了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委员。

  现代社会基本上接受过全日制本科教育的人极为普遍,所以在本科毕业生的眼中,导师加入到论文答辩委员会中,是一件合理合规的事情。不过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却是采用了和本科层次不同的方式,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规定,研究生答辩时、其指导老师及导师需要回避。并且需要有外校的专家或者资深教授在场,对答辩者进行考核。

  之所以不像是本科生那样,想想也能明白,即便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进入到了工作岗位之后,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大。如果轻易地给了一个人研究生的学位,那么从人才培养和社会体系上来说,也是极不负责的。

  也正是抱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最真实的考验,因此答辩老师一般都会在答辩会上“鸡蛋里挑骨头”、“问出角度十分刁钻的问题”等。可是,如果学生的导师就参与答辩,而且还是一个曾经担任了211大学十几年校长的资深人士,那么现场即便是有来自外校的专家、教授,相信对学生的考核,多少回受此影响,考核的内容也不过是浅尝而止的内容。

  除此之外,近来所发生的核心期刊夸赞导师崇高、师娘具有美感,核心期刊上发表主编十岁儿子无关学术地文章等情况,也是将学术环境中对于师门、乃至是家门的罕见不堪一面,展现给了大众。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答辩,从选题上来说绝对算不上投机取巧,不过因为具体的操作方式的确是存在着令人疑虑的问题,因而究竟是否存在师门上提供便利、乃至于学阀的情况,的确是引起人的深思。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