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新生要怎么看论文?

作者:  时间:2020-01-02  热度:

  我一直不建议研究生新生一开始就刷paper。灌水除外,灌水有专门的技巧,各个学科都有一些不一样,这个不在本文的范围之内。

  道理很简单,论文是碎片式的知识集合,如果没有很坚实的context knowledge,你就不知道一篇论文的创新点和它的理论基础在哪里。当然,如果你已经在一个问题上面持续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和萌新又有一些不一样了,你会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这些文章,知道它们到底有没有帮助。

  例如,对于刚刚开始步入无线通信的研究生而言,我一定会建议他先看tse的无线通信理论原著,甚至工程电磁学这种七八十年代的古董。不要以为这个是很trivial的事情。很多的创新往往都是围绕在本领域几个基本问题上面来回做。

  接下来,不要追新,看看可以,不要深入,深入意义不大。新,首先意味着别人在短期内已经做过了,而且会持续做下去一段时间,除非你有梁静茹给的勇气有信心比对方做的更快更好,否则还是三思吧。同时,也意味着结果没有得到长期有效的验证和承认。如果你有耐心持续读一段时间的论文,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论文结果都是长期持续问题的一点点解决和灌水,从中间拿一点思路出来,对你的研究帮助不大。

  nips,icml每年一两千篇论文,刷下来又如何,还不是大量有人在灌水。IEEE trans也有很多的论文是依赖实验室有条件才能做的出来的。你看完了,也搞清楚了思路,甚至连公式都推的非常溜了,然后呢,不好意思,本校实验室没有这个实验条件。

  更有甚者,拿了别人的一堆方法复现然后做比较,这种论文的价值只在abstract(ps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又例如,如果是天线设计类的论文,基本只看figure 1或者2就完事了,你连结论都不用看,因为看了基本上也是不能复现的(这里不是说对方的设计不对,是太多的细节你没法从文章里拿到)。如果是调参的文章,连结论都不要看,看标题就好了。

  要读代表性论文,只要不离你的研究体系年代不是那么遥远,尽可能先读这些。我说的不遥远,对于计算机而言十年至十五年,对通信而言二十年到三十年。

  补充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刚刚开始搞科研的萌新,其实非常适合看同等级的thesis,master的论文或者phd的毕业论文都可以。在thesis里,你不但能找到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阐述(全世界的研究生都喜欢干这个事情),而且你还能看出来这些前辈们的心路历程,怎么跳坑,怎么填坑,怎么跑路,这满满的可都是知识点呢。

  有同学很苦恼研究生一上来导师就让读新论文,每周还要做论文报告会。小白们连本科课程可能都不是很弄的清楚,突然就要开始站在世界的前沿上,是个人都会发怵。这时一定要搞清楚导师为什么要你们读新。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导师自己没时间,甚至没有能力看这么多的论文,学生就是TA的耳目,TA需要学生充当今日头条的角色,说实在的,这种情况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重点,重点是学生看了多少个abstract。二是导师打心底认为综述已经浅显到和教科书一样了,不看综述等于旷课。三是课题组眼前要做的东西就在某篇论文里,这种情况反而简单了,针对一个问题去阅读的效率会高的令人发指。

  我在评论中的一个建议是,每次阅读基于一篇论文,连带这篇论文的引用文献去扩展知识图谱。尤其是IEEE目前的收录,引用文献都是直接放在网页上的。这非常适合新生对研究课题的系统性知识架构。

  最后,论文来源从哪里找,这个一定要问你的师兄和导师。如果这两位都给不出来,别犹豫,尽早换课题和导师。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