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事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硕博们也顺带着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当然不是什么美谈啦,什么读书越多素质越低,什么硕士博士全是瞎混,基本不是什么好言语,深深地刺痛了那些兢兢业业做实验,老老实实写论文的研究生们。
别的不说,研究生们罹患抑郁症的比率远高于普通人,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Nature Biotechnology》上曾发布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生和普通大众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41%的研究生得分为中度至重度焦虑,39%在中度至重度抑郁范围内;而这二者在普通大众中的比例则仅有6%。
虽然不排除少数人投机取巧顺利拿到学位,但绝大多数的研究生都是拼尽了洪荒之力,才历尽千辛万苦拿到学位。对于这些自食其力的硕博们,此处应该掌声鼓励一下。
实验室去年招了两个硕士,刚开始都信誓旦旦地跟老板表决心要转博。一年下来,无数次实验归于失败,无数个美好的猜想化为泡影,当年的锐气算是消耗殆尽。从此闭口不谈转博的事儿,谁提跟谁急。这种事在我们这儿并非个例,隔壁实验室招了四个硕士,中间转导师走了俩,一个死活不转博,剩下一个跟着师兄做师兄现成的课题,师兄保证让他共一,起码是毕业有了保证,才答应老板转博。
外人可能颇为不解,硕博加一起,起码五年时间,发一篇论文就可以毕业了,有那么难吗?在我本科毕业以后,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信心满满地读了研究生,还是直博,完全不留后路,要的就是这个自信。
如果一切顺利,五年好像确实足够。可是,几乎是不可能非常非常顺利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曾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到,全国博士按期毕业率比较低,据统计,2012年的时候,40%的应届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很可能增长到了60%左右。
诸位看官看到的论文数据只是所有数据的一小部分,连冰山之一角可能都算不上。再加上论文撰写、投稿、拒稿、再投、修回等等,到最后接收,你才会发现时间真是不够用。
实验室之前有一个女生,运气比较好,刚来的时候赶上一个师兄毕业了,师兄做了一半的课题让她接手了,把那些来了一年半载还没有像样课题的师兄师姐们羡慕得不行。可谁能料到,后续怎么做怎么不顺,老板还整天甩脸色,好端端的课题怎么被你做成这个样了呢?最后硬是延期了两年才毕业。
前几天一个师弟的女朋友一家过来旅游,本来师弟说好陪她一家人玩两天。为了挪出时间,师弟差不多一个月前就开始安排实验了,到了约定日期,师弟正准备出发去跟女朋友碰头,合作实验室发过来了一堆实验室数据,让他两天后把分析结果返回过去。人算不如天算,可终身大事又不能儿戏。师弟只能白天陪玩,晚上熬夜分析数据,硬是连轴转了两天两夜。
读研辛苦并非我国特例,《Nature》上今年三月份发布了一则国外博士撰写的分享文章,各种吐槽压力大,生活全被实验填满了,论文却遥遥无期。看来,读博的辛苦和辛酸,中外都是一样一样的呀。
听院里一位年轻教授讲过,在读研究生那会儿,他平均每周至少熬夜两天。看着他稀疏的秀发和跟年龄不相称的容颜,我信了。不过,熬夜是真的伤身,每每看到那些年纪轻轻就猝死的新闻,真是五味杂陈,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吧。身体要紧,广大的研究生同仁们,还是尽量少熬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