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特殊的研究生论文答辩,参与者不仅有学生和导师,还有医护人员。答辩地点不是在学校教室,而是在河南省人民医院2号病房楼13楼示教室。
答辩者是在华东政法大学(位于上海市)攻读法制教育与传播专业硕士的河南商丘籍学生程艳芳;评判专家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与郑州大学两所高等院校。
6月2日上午,程艳芳在四肢无法活动、身体十分虚弱的情况下,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答辩。
为了这一刻,她的多位老师从上海乘坐高铁赶到郑州;为了这一刻,医院领导协调多个部门和医护人员做好了各种准备。
1个多月前,程艳芳到开封参加面试时遭遇车祸,颈椎和头部受到重创。在开封接受紧急手术后,于十几天前转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接受进一步治疗。入院时,她的四肢均无法活动、大小便失禁。在该院康复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她的上肢活动能力逐步恢复,但目前仍然只能躺在病床上。
这时,研究生答辩迫在眉睫,程艳芳非常焦虑。为了满足程艳芳的愿望,经过医护团队充分评估,华东政法大学征求多方意见,联合郑州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决定为程艳芳举办这场特殊的答辩会。
“艳芳,别紧张,论文答辩半小时左右,你的身体状况可以承受,我们会时刻陪在你身旁。没问题,加油!”答辩前,康复科主任蔡西国到病床前为程艳芳鼓劲儿。答辩过程中,医护团队守候在程艳芳旁边,随时根据需要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上午9时许,病床上的答辩正式开始。程艳芳躺在移动病床上,通过夹在领口的扩音器熟练地介绍着论文内容。虽然她瘦弱的身上依然带着固定支架,脖子和头都无法转动,但她的眼里却充满了光亮。面对答辩组的提问,弟弟程浩将论文翻到相应章节,举到她的眼前,辅助程艳芳进行解答,整个答辩过程,程艳芳不慌不忙,声音虽微弱,但思路清晰。
“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投票表决,程艳芳同学的论文已经达到硕士论文要求,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随着答辩委员会主席的宣布,移动病床上的程艳芳潸然泪下。看到程艳芳边流泪边喘气,一旁的医护人员赶忙上前为她测血压、吸氧。
弟弟程浩说,答辩结束后,姐姐很疲劳,但很开心,通过答辩给了她很大的信心,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坚持康复训练,早日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中。
点击“提交”后,我们会向您的邮箱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请按照邮件中的提示完成操作。